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邵宇:金砖银行是全球化4.0的节奏

一切按着计划进行。“金砖国家”集团领导人近日决定将上海作为其新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总部,并决定由印度选出首任行长。

全球化总是关于贸易、投资、货币、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是上一轮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的受益者之一,但情况正在发生变化。金融危机后,原来循环良好的三个世界结构运转已经变得迟缓起来。

不过,新的一轮交流正在展开,中国在其中将扮演更重要角色。从经济总量来看,“金砖五国”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其人口总量占全球的40%强,经济总量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国际储备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彼此间的贸易额占全球的15%。“金砖五国”中,中国和印度是制造国,俄罗斯、巴西、南非是资源国,有机会形成一个小循环。他们需要彼此的需求,包括商品、投资和基础设施。

遗憾的是在金融权利层面,它们的地位却仍然有限。在世界银行(WB)中,“金砖五国”加在一起只有13%的投票权,而美国一家就占15%;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金砖五国”表决权的总和不过11%,而美国拥有近17%,英、法两国各自持有的表决权也均大于任何一个“金砖国家”。补上这块短板,是富有远见的布局。

这种布局已经在展开,例如“金砖”德班峰会就力图打造一个平行世界的新格局,“小三驾马车”(储备库vs IMF,金砖国家开发银行vs WB,工商理事会vs WTO)正在启动。IMF始终扭扭捏捏不肯让出太多的份额和话语权,美国的否决权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期都不会有变化。WB可以提供的“弹药”,在发达经济体自身的高负债下,援助和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力度和意愿也不是太强, WTO的多哈回合其实已经死亡,发达经济体忙着构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议(TTIP)等,已形成新的贸易圈和游戏规则,总的思路是不带新兴经济体玩,或是以更高的入门费来玩,逼迫中国二次入世。

为此中国需要考虑全球化的4.0版本,全球化3.0是美国主导的1944年~2008年,而全球化2.0版本是英国主导的1797年~1914年。对外开放带来的技术、市场和资源等红利始终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只要大方向不错,中国的战略就是“先开枪再瞄准”,先行构架平行金融系统,并同时开放给所有的新兴国家。

中国目前就站在第三波开放大浪潮的起点:最大的不同在于,过往两次开放过程中,中国实力相对较弱,只是全球化规则的适应者;这次对外开放代表着中国模式与全球全面对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力图从规则的接受者变成动摇者。中国希望通过本轮开放,在日益多极化和治理规则重构后的全球经济政治格局中发挥更主动的作用。

一方面,中国目前的综合国力与前两次开放之初已不可同日而语,进一步开放的试错成本与规划难度都很高;另一方面,本轮开放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加速提升,必然会受到美国等旧制度维护者的挟制——这意味着全面而系统地规划总战略十分重要。

贸易方面,中国将面临美国主导的TPP和TIPP等新协议的挑战,未来的看点在于传统制造业的升级与金融等服务业开放。长期来看,积极融入新一代协定对中国来说机遇大于挑战,也符合国内改革的导向。但是,美国加入后主导的TPP不仅是对自身经济模式的推广,也是对中国的限制,协议对原产地规则、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国企限制、监管构架甚至农业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中国短期难以接受。对此,中国一方面应加快与欧洲国家达成自贸协议,围魏救赵,另一方面,在亚洲继续推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合纵连横。战略上,中国希望在新一代协议中主动施加影响,融入自己的风格,并为国内的改革赢得时间;战术上,由于试错成本变高,中国打算通过自贸区的形式逐步探索对接新一代贸易协定的途径。

投资方面,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伴随着地缘布局正逐步铺开。未来中国将通过不断扩大内陆沿边、外部沿海开放和远程飞地绿地投资,力图最终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向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既是地缘与资源战略的交汇点,又是内部地区发展和外部战略结合的典范。向南,是与中国有深厚联系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它们既有较大的基建需求,又与中国有很强的贸易互补性。在非洲,中国带来的是龙的礼物,以基建换资源:以国家力量支持企业扩张输出产能,以政治睿智和长远眼光打开非洲资源宝库。另外,中国资本在澳洲、南美等地区的收购和合作计划也徐徐展开。

随着贸易和投资主线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成了国家使命的召唤。人民币的影响力是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地缘辐射能力同步发展的,随着贸易合作的深化与对外投资区域的扩张,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会顺次经历周边化、金砖化、亚洲化和全球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初期是与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并行的,并伴随着人民币逐步自由浮动,香港和上海等人民币国际金融中心的成长,以及国内金融体制的改革。

逻辑上,从贸易到投资到货币是递进的过程。以贸易加深跨国经济联系,以投资输出过剩产能和资本,并在这个两个过程中嫁接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最终中国经济的影响力会伴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而提升。目标上,中国希望在维持国际经济旧循环的同时,打开新循环:中国将在维持原来的大循环,即传统的三个世界──资源国、消费国、生产国的格局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全力布局小循环:即以中国为核心的—周边国—资源国(包括非洲)—科技国(美国)—品牌国(欧洲)的新动力格局,进而构造对外交往的全新利益格局,突破原来的三个世界和G2的牢笼,打破以中国制造、美国消费为主的循环圈,从输出廉价的中国制造,升级到输出工程、服务、产能、投资和资本,以至最终的货币。

随着对外开放总战略的成功推进,中国将打造全新的对外利益交换模式,构建符合自身利益的国际贸易、投资和货币循环,获取新的国际化增长红利,在多极化的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并最终成为一个受到尊敬的地缘大国。中国必须勇敢加入这场货币竞争和全球经济及金融一体化的新的潮流。这次金砖银行落户上海,也是上海成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最新里程碑。但这仅仅是序曲。

(作者系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