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丁志杰:亚洲货币无序贬值可能显现

   【背景】日元贬值的后续效应正不断发酵。2月20日,在新西兰联储主席表示新西兰元汇率被明显高估后,新西兰元兑美元汇率便跳水60个基点左右,自0.8465直落至0.84附近。

  在亚洲,1月除新加坡元贬值0.23%外,其他亚洲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均出现升值,菲律宾、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货币升幅均超过1%。

  亚洲国家实际有效汇率无一例外出现升值,升幅超过1%的有阿联酋、菲律宾、韩国、中国、中国香港和印度尼西亚货币。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0.81%和1.53%。

  发达国家货币汇率并没有受到日元贬值的明显影响。1月份美元名义有效汇率基本稳定,仅升值0.1%。英镑名义有效汇率贬值1.65%,实际有效汇率贬值1.92%,仅次于日本。欧元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5%,但实际有效汇率仅升值0.04%。

  日本新内阁上台前后,日本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态度诱导日元持续贬值,并引发新一轮“货币”的担忧。在2月16日结束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货币战”成为讨论内容之一,但公报并未直接点名批评日本的货币政策。

  由于欧元区和美国已先行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此次,日本对其诱导日元贬值的行为无需担责吗?发达经济体货币轮番贬值,未来是否会扩散?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认为,从去年四季度起,日本开始采取激进的量化宽松政策,以诱导日元贬值,G20说没有汇率战,也只是发达国家之间没有,受损最严重的将是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的货币无序贬值将可能在二季度显现出来。

  当前发达国家货币集体贬值,将会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出现过度升值,进而引起资本流入,带来通胀压力,但未来资本流动一旦出现逆转,新一轮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竞相贬值的概率很大。

  而且,在过度升值基础上的这种逆转,又可能会导致更大的贬值惯性,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稳定的压力要大于发达国家。

  目前来看,负面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影响是有滞后效应的,各国的反应也会有一定的时滞。

  当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货币汇率基本处于贬值或者略有升值的状态,而货币经历较大幅度升值的国家清一色是新兴市场国家。

  发达国家的货币贬值不能视为货币战争,而是一种相互间的默契。危机以来,美元、欧元、日元是轮番贬值的,货币战争应该是一个竞争性贬值,但现在发达国家不是这样的。

  因此,货币汇率博弈更有可能会发生是在局部,而不是全球性的。根据目前的情况看,亚洲地区可能出现货币竞相贬值的可能性更大,菲律宾、印尼、泰国等国家更应该值得关注。

  亚洲地区受影响的国家不够团结,而且亚洲是有过先例的,1996年日元的贬值已经对亚洲国家造成了冲击。如果亚洲地区没有一个明确的协调机制,共同采取一些措施,就很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可能的一个结果就是相互间出现无序贬值,在二季度会相关货币可能会出现一定地混乱。

  日元的贬值给过去相对稳定的汇率环境下的亚洲一体化进程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对中国影响是最大的,首当其冲的。但中国作为地区性大国,人民币需要一个很灵活的政策,目前人民币不应加入货币竞争性贬值的行列,可能更需要的是制止日本这种“以邻为壑”的行为。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