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吴敬琏警示“双重体制消长”问题

  

  5月11日,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中国改革还走在半路上,中间还有很多反复,今后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旧的思想、旧的体制、旧的路线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改革以来利用权力来聚集财富的力量比起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都要强得多。

  在昨日举行的《吴敬琏文集》首发式暨中国改革座谈会上,吴敬琏在简要回顾了自己的学术历程之后,着重强调了双层体制消长的问题。

  他指出,从上世纪80年代打开计划经济缺口,到90年代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国家由于意识形态等等各种影响,始终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双层体制消长的问题。1986年,当时已经发生很多问题,所谓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等等社会问题,还有对腐败的不满等等。当时的国务院领导人做了一个判断:所有这些矛盾的来源在于当时的说法叫作“双重体制的胶着对峙”,这个判断现在看来还是对的。上世纪90年代情况有了变化,经过1993年设计、1994年开始的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力量有了壮大。上世纪80年代后期,非国有部分只占整个国民经济总量的1/3,包括那些产权模糊的苏南模式也不过如此。经过了90年代改革实践,两种体制的力量对比发生一些变化,从总量来说,非国有部分强一点,但是,消长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特别到了21世纪以后,有些人以为,改革成果是由于政府的作用、政府的力量造成的,对于我们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有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一种解决方案是继续推进改革,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有政治体制改革,靠市场化、法治化、民主化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另外一种方法则是强化政府的力量,政府动用资源,以海量投资来保持高速度的增长,用政府主导来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后一种出路的势头到了过去十年的后期变得越来越强,以至于有人把它命名为“中国模式”。认为这不但是解决中国所有发展的问题和社会问题好的药方,而且认为可以让世界其他国家效仿一下。

  他说,在中共十八大前人们对十八大能够对这个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给予很高的希望,会后大家都认为出现了一些变化。但是,两个不同方向这种争论或者说得严重点“中国向何处去”的两种方向的斗争仍然会继续。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旧的思想、旧的体制、旧的路线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改革以来利用权力来聚集财富的力量比起80年代、90年代都要强得多,这种情况下,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

  谈到经济问题,吴敬琏指出,经济发展的方式不转变,中国高速的增长不可持续,这在以前是达成共识的,而且在“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计划或规划中都表现了这个共识,但是,实际成效不显著。2009年以来,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地都推出巨大的投资计划,到处是推土机轰鸣,推了建的造城运动。数据表明,投资回报递减的规律已经显现出来了。“我不大同意有些经济学家说这是一个周期性的表现,第二季度会反弹回来。我们应该有清晰的认识,用老办法已经陷入困境。投资一增加,马上资产泡沫和物价都会反映,而拉动增长的效果非常差。”

  他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今年要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各方面都在等,我们所有的人都有责任参与,这实际上是决定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思想上的分歧也会很多,利益上的纠结更加严重。怎么来做?我们可以沟通,温故而知新。改革30多年来一直是不断地出现新的十字路口,如果不能够在选择的关头做出正确选择,整个经济发展就会脱轨,现在既是机会又是挑战。”

  《吴敬琏文集》(三卷本)近日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作为“当代中国思想家文库”丛书的一种,《吴敬琏文集》收录了吴敬琏1980年至2012年间最具代表性的文章。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