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季经济表现欠佳,专家亦纷纷下调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预测,外资大行及评级机构亦接二连三发表报告,看空内地经济前景。最新公布中国5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初值只有49.6,创7个月最低水平,反映制造业已陷入收缩。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出席台湾“亚洲高峰经济论坛”时直言“中国经济已陷泥沼”,称这是他入行18年来,中国经济最困难、最不稳定的时期,当权者若再不正视风险,估计两三年后,中国随时爆发如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的大危机。
3大危机
●经济伪增长
●金融产品爆煲
●通胀恶化
中国经济是转淡还是纯粹调整?陶冬以“穿高跟鞋”的假增长来形容中国目前状况,指经济增速实际正不断往下走,中国惟有作出突破性体制改革,打破国企垄断,才能激发新一波经济增长,而最能拉动内地经济重新起步的行业,就是医疗、教育等服务业。
潜力产业
●医疗
●教育
演讲摘要: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受到台湾财经杂志邀请到台北演讲。外界不看好中国经济复苏的能力,这位来自外资投行的中国经济专家,也不例外。陶冬在台上一开口便语出惊人,“中国经济现正面临我加入投资银行、研究中国经济18年以来,最困难、最不确定的时期。”
他认为中国正值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阶段,危机处处,如果中国能率先由世界工厂转型为提供服务业的国家,未来将可成为领导世界经济的龙头;相反,如果中国没有有效监管金融风险,未来几年便有机会引发类似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的危机,一发不可收拾。
危机一:理财信托产品 金融计时炸弹
陶冬曾撰文指,近年内地银行的理财产品出现“爆炸性增长”,债权产品的设计、销售、风险控制等范畴有失控趋势,而且这些产品透明度低、结构复杂,又绕过监管机构,成为内地金融市场的计时炸弹。
这次陶冬更分享一次购买内地银行理财产品的亲身经验:年初时有位朋友跟他说,银行不断推销一款理财产品,说该产品会担保7.5%回报,陶冬直言,这世界根本没有这么好的事情,于是亲身到内地向银行查询该理财产品的内容,“银行的销售员非常热情,说这个产品非常好,你一定要买,我问他这个回报7.5%的产品,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资产那么好呢?他说,‘不知道,但就是好产品,我们大银行就是不会骗你的钱!’”
一再追问下,职员把银行产品设计部门的电话号码给陶冬,他于是向部门部长追问,对方表示不清楚,于是又再给另一个负责设计产品的同事电话号码给陶冬,几经波折,终于他在一位“小伙子”身上才找到答案。
高风险产品变担保产品
原来这理财产品是由8个包括向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等借钱的信贷产品、以及4个企业债券组成,名副其实是结构性产品,“对我来说,这恰恰就是一个高风险资产,被他们揉一揉之后就不见了风险两字,最后还贴上一个卷标——‘担保产品’。”
陶冬指出,内地金融体制内的银行贷款额,在2008年之后已处于稳定水平,“而真正拉动经济、提供信贷的,其实是‘全社会贷款’,也就是经济学说的‘影子银行’(Shadow Banking)。”银行近年通过如信托基金、理财产品等方式进行的贷款业务,规模愈来愈大,这类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外(Off-Balance-Sheet)交易的融资产品,虽然增加市场资金流动性,稳住内地经济增长,但因规模急增,令人担忧为金融体系埋下危机。
信托基金规模过度扩张
“去年内地最火红的就是信托基金,红到甚么程度呢?”陶冬听说在上海一家信托基金,因为赚太多钱,连一位倒茶阿婶的花红也高达100万元(人民币,下同),“花红这么高,你就知道Something Wrong。”他说,这家信托基金一项放贷予海南岛地方政府的项目,投资了风力发电,由海口到三亚之间高速公路的电灯柱上,都安装小风车的发电装置,“不过后来才发现除了几次台风之外,那里根本没有风!你说这样的投资怎能够赚钱?”
陶冬指,2012年内地信托基金积极扩张,其中70%就是投资到像海南岛地方政府的基础建设之上,他忧虑到2014年至2015年,当这批基金步入到期还款高峰期时,大量信托基金会还不起钱,引发金融灾难。
希望中央有先见之明及早救火
他指,现时中国信托基金总额达到7.5万亿元,总值甚至已超过保险业总额;其他贷款产品亦急速增长,如财富管理的理财产品市场已达7.6万亿元,新兴的券商理财市场亦有1.9万亿元,每日更以100亿元在增加,“现时内地整个影子银行总额为24万亿元,即是等于中国GDP的44%,占去年整体新增贷款一半。”
他估计,一旦社会出现通胀、人行加息之后,便会陆续发生债务违约事件,最快可能今年底前出现,而2015年至2017年之间,更有机会爆发大规模金融危机,到时不但影子银行,连正规银行、地方债及房地产将会连环爆煲,“现时内地整个影子银行总额约等于中国GDP的44%,但中央政府还有相当多钱,大概等于GDP的73%,这意味着中央还有能力救一次金融危机,而关键是在甚么时候救。早一点救,伤害程度会低一点;如果有危机出现才救,这问题就会变得相当大。”
危机二:“穿高跟鞋”的经济强国
想掌握经济前景去向,自然要了解经济周期变化的拐点,市场上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即将进入新周期,但陶冬看来,中国其实进入一个“伪周期”,只算是上一个周期的延续。
内地4月经济数据出现改善,海关总署公布4月出口增长达14.7%,超乎市场预期,骤看以为有新气象,但陶冬大胆指出,内地出口数字有造假之嫌。
陶冬留意到出口数字中最强劲的升幅,其实来自香港的大幅增长,3月由内地出口香港的总值为483.7亿美元,但香港政府统计处数据却显示,由中国入口的产品总值只有204.5亿美元,两者相差逾1倍,达279.2亿美元(见表一)。
两地数据 差距逾倍
内地与本港公布的出口及入口数据向来存在差异,内地海关总署曾解释,这是因两地统计口径不同。不过,翻查2005年至2012年两地政府公布的数据,两者差异幅度仅约10%左右,但至今年首三个月,差距竟突然以数倍放大,内地公布数字为香港的一倍(见表一),故被指存在严重水份。有分析指,不少内地企业虚报出口,早前商务部发言人亦承认,官方数据“有一些异常因素”;有内地媒体估算,今年首季虚假贸易总额达347亿美元。
“如果你看第一季GDP,几乎所有(范畴)都在往下走,或是持平,之所以增长还有7.5%至8%,其实是最近公布中国5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为49.6,创7个月最低水平,亦是自去年10月以来,首次跌破50的分水岭,反映5月制造业7个月以来首次陷入收缩,而PMI新定单预览值亦只有49.%,创8个月最低水平。
危机三:通胀恶化 内房泡沫
中国公布4月通胀2.4%,尚算温和,但令陶冬非常担心的,正正是通胀问题。陶冬认为,近期内地发生H7N9疫情,以致通胀才稍稍缓和,但当市民对吃猪肉、鸡肉的信心慢慢回来,到时食品的价格便会升,通胀亦会进一步恶化。政府在传统GDP上,再加上地方政府投资。”他指GDP靠地方投资谷大增长,但实体经济其实一般(见表二),他形容中国目前经济,就像一个男人穿上高跟鞋一样,“看上去高了8%而已,实际上是没有改变。”
地方投资占GDP比率约50%(表二)
第一季上游企业“惨烈”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正往下走,而今年第一季上游企业,陶冬更用“惨烈”来形容,“去年底上游企业以为经济开始复苏,每家工厂都加大生产量,但现在大家都知道错了,立刻停止生产,造成很多机器闲置无用,产品大量积存。”他认为,中国经济正面临民间投资消失的问题,民间投资所擅长的制造业,已经变得无利可图,工资暴涨、产能过剩,使得民营企业不再愿意投资。
“今天农民在拼命杀猪、杀鸡,假如到夏天这些病都不见了,饮食开始恢复,大家就会发现猪不够吃了。”他说,鸡可以在3个月至4个月内养出来,但猪至少需要16个月,“现在连母猪都杀掉,农民就要先养大母猪才行,整个养猪周期就拉长至两年多。”他续指,短期来说,内地将出现“猪肉荒”,“内地猪价必然会暴涨,年底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起码会因而达到4%,明年更会由4%登上5%,到时候中国人民银行就不得不加息了。”
未来一年楼价易升难跌
除了猪价,楼价亦进一步推高通胀。陶冬认为加息不但不会影响内房表现,在未来一年房价更只会“易升难跌”。
他忆述早前在澳门跟一班内地地产开发商作演讲,发现几乎所有高层,都兴高采烈地商讨拿甚么地来发展、如何合作等等,显示出他们对市场前景的信心,“内地房地产经济最弱一环就是开发商的现金流,现在她们的现金流明显比上一年改善,如果最弱的一环获强化之后,整个行业也会变强。”
虽然年初国务院推出“国五条”,以加强调控房地产市场,陶冬认为这只是前朝政府温家宝的政策,对未来楼市没有太大影响。“对于‘国五条’千万不要害怕,这是前总理温家宝谢幕之作,并不是新总理李克强开幕之作,自新政府上任以来,国务院开了5次会议,但‘房地产’这3个字连提也没有提过。”
总理李克强对楼市的干预不及前朝,陶冬相信新政府在未来12至个月18个月,只会作口头上干预,市场或会有短暂波动,但整体来说,房价仍然会继续上升。
前景未明内需可撑经济
他预计,在中国超高储蓄率(中国2011年为51.8%,全球平均只有19.7%)的情况之下,买房子依然是人民最稳妥的储蓄方法,因此这笔民间资金会继续推动房价上升。
最后,陶冬不忘提醒投资者,内房市场始终有风险,“内地房地产是有泡沫的,早晚会破灭,而这个破灭会紧紧的跟内地影子银行连在一起。”
虽然陶冬认为中国经济充满危机,前景并不明朗,但唯一令人安慰的,是内需仍可撑住经济。陶冬指,中央高层力推“反腐败、反浪费”后,高端消费虽有明显下降趋势,却影响不了整体内需表现,“你在任何城市现在都会发现VIP房间,空空如也,给老总买车子、珠宝的情况也不见了,但是由于民间一般消费下跌速度较慢,相信经济增长仍可稳定在6%至7%。”
出路篇 打破国企垄断 教育医疗现商机
目前中央运用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扩张救市,陶冬认为,虽可稳定一时的经济增长,但无法拉出持续上升的动力,因为“结构性因素造成的经济衰弱,必须靠结构上改变来解决问题”。
“自从邓小平开放改革后,内地经济每10年就陷入泥沼一次。”陶冬以中国经济史分析:八十年代初、文化大革命后,中国靠改革农村体制突破,提高生产力;九十年代初,经济再次陷入泥沼,靠的是邓小平推出经济特区,也是体制上的突破,将经济重纳增长轨道;至本世纪初,中国再度陷入泥沼,而这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一样是因体制上的突破带动生产力。
故陶冬推断,今天中国最迫切就是要体制上的突破,要打破体制,就须开放服务业给民间投资,“因现时在国企垄断下,服务业效率太低。”
户籍改革推动经济突破
他批评现在内地服务业之差,不止只是“技术上的差”,而且是“道德上的差”,“你试想想,你去内地千万不要病,要是生病就麻烦,无病都看出一些病出来,未死都被吓死啦!有病就跟你乱治,内地医疗业在我看来已经破产了。”他认为除了医疗,教育和文化产业等都是大有前途的服务行业。
但要发展服务业,陶冬认为户籍改革是重要一步,“开放城市户籍给农民,让农民享受城市居民所有的医疗卫生、教育及退休基金等服务,拉动农村人口的消费。”
“要推动户籍改革关键是资金,为农民开户籍,开始最少要5,000亿元,几年之后是7万亿元到13万亿元,这些钱谁来出?最终我知道就是(要)由国营企业,他们需要把分红比例提上去,但这又牵涉到利益。”
陶冬相信户籍改革、放弃独生子女政策都是突破体制的方法,其中又以开放民营投资服务业为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