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再论小型电子计算机在美国的需求

    前一篇文章,讨论小型电子计算机在美国的需求(《小型电子计算机需求的经济学分析》)。因为篇幅关系,没有把所有研究内容充分说明。现在把其它的内容,向大家报告。

    需求是由收入与物价决定,收入对需求有正的影响,物价对需求有负的影响,这个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到耐用品的总存量的需求。但是它只能应用到一个已经成熟货品的均衡需求量,要研究新引进耐用品的需求,我在1967年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发表了一篇文章“技术进步与计算机的需求”解释新货品的需求。我假设每年需求量的对数的增加等于b乘以均衡需求量的对数与既有需求量的对数之差。b是小于一的数字,代表每一年新货品的需求向他的均衡量调整的速度.

    如果b是小于一,需求量永远不能达到它的均衡需求量。上面的理论,只能解释新引进耐用品的需求。到了耐用品成熟以后,理论便不能应用了。今天介绍的理论,可以解释一个新耐用品的需求,从开始到成熟,都可以应用。这个理论得建立,就是把上面理论的b从一个常数,改为一个与时间变动的变数,到了耐用品成熟以后,b会变成近于1。耐用品的需求变成均衡需求,可以用均衡需求的理论来解释。

    我先补充说明当一个新的耐用品引进的时候,技术进步的意义。我们看见它的价格,很快的下降。价格的下降,可以用量衡量技术进步多少。用电子计算机来说明,它的质量进步了。可以用几个重要的变数来代表,比如计算的速度,数据的容量,显示机的大小等。同一年(好比说2000年为基本年)生产的电子计算机,可以假定是生产技术同等的,它们有不同的价格,是因为质量不同。我们用统计回归的方法,把上面的重要变数解释当年不同的价格。几年以后(好比说2005年),技术进步了。代表质量的变数也进步了。我们可以用上面的回归方程,计算2005年出产的计算机,要是在2000年(基本年)购买的价格。这些价格,会比它们2005年的价格为高。就是说,用同样的成本,在2005可以买比2000年质量好一些的计算机。质量好多少,可以用它们2005年的价格与它们2000年用回归方程算出来的价格的比例来衡量。这个比例是小于1。证明技术进步了。2005年可以用小于100元的成本买2000年值得100元的计算机。技术进步多少,是用这个价格下降的百分比来衡量。

    美国政府商业部的调查局公布小型电子计算机的价格,是用了以上的方法计算的,也是采用我在1967年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EconomicReview)发表的文章用以上的方法计算的。假定质量不变,以2002年为基本年,不能携带式的小型电子计算机的平均价格从1993年的5874元下降到2011年的41元。便携带式的计算机的平均价格从1993年的10089元下降到2011年的39元。这两种计算机的实际平均价格,在1993年比上面说的低,在2011年比上面说的高。原因是上面的价格是指质量不变的计算机的平均价格。它下降的数度,比实际价格下降的数度要快。我们把它除以美国的物价指数,得到计算机的平均相对价格,用来决定计算机的需求。其它决定计算机需求的变数,是实际国民收入。
前一篇文章,我们假定b是固定的,计算了美国计算机需求的价格弹性约是0.64,和收入弹性约是2.3。b是等于0.64。现在假定b是随时间变动的,计算了它的变动,发现从1993年到2011年,它没有增加多少,说明在这个时期小型电脑还是一个新的产品。这个结果与现实相吻合,因为随着持续的技术革新,新的产品如iPhone和iPad不断地涌现。另外,用新的模型计算出来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与前一个模型的估计值相近。

    我在1967年发表的文章成功地解释了大型电子计算机在美国总存量的需求,本文的结论证明同样的模型可以应用到近年来小型电子计算机在美国总存量的需求。还有,1967年的文章,假定新耐用品的需求方程不变,现在假定新货品的需求向它的均衡量调整的速度b可以随时间变动,把一个只能解释新的耐用品的需求,广化为一个能够解释新与成熟的耐用品的需求。但是我们发现直至2011年为止,小型电脑仍然属于新产品的范畴。这个研究,是与香港科技大学王鹏教授合作写成的。

(注:邹至庄,美籍华人经济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60年提出著名的“邹氏检验”,曾向台湾及中国大陆提供经济政策咨询,八十年代实施“邹至庄留学计划”,经济学家杨小凯、李稻葵、许小年、胡祖六等人受益于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