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洪永淼:从国际化看中国经济学教育改革

     经济学人才作为一个群体,其成长体现在经济学教育的扎实度和先进性,经济学教育是国家崛起的基础和方向。近几年,中国高校中经济学教育虽然师从欧美,与国际接轨,但中国经济学的教育和研究却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偏重培养应用性人才,缺少国际性的经济学家。国际经济学界熟悉并承认的原创性经济理论,几乎没有中国本土经济学家所创立的;在经济学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话语权还是掌握在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手中。

      中国经济学教育改革该往哪里走?国际化水平该如何提高?本报就此问题,专访了在教育改革国际化这条路上践行了近10年的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与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与国际研究讲席教授洪永淼。

     中国经济时报:教育改革的国际化转型提出了一段时间了,现阶段我们国家的经济学教育和研究的国际化水平如何?

     洪永淼:2010年,国外研究中国经济的主流期刊ChinaEconomicReview主编BeltonFleisher教授在厦大召开的一个研讨会上曾经说过:“投稿到ChinaEconomicReview的学者,有海外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和中国本土经济学家,海外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能够将中国经济问题讲得很清楚透彻,而中国本土经济学家还做不到这一点。”

     这主要是和中国经济学教育有关,包括培养模式、研究方法、研究范式、英文写作上,中国都明显落后西方现代经济学教育。不使用国际同行惯用的术语和方式,就不能很好地达到交流的目的,妨碍了发挥其中国本土经济学家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优势。

     目前我们的经济学教育和研究的国际化水平还处在起步阶段。有些人认为现在我们经济学基础课程体系已经和国外相去无几,其实课程教育只是经济学教育的一个方面而已。

     中国经济时报:在目前你所参与的两个学院的经济学教育改革中,是如何强化国际同行沟通方面的训练的呢?

     洪永淼: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不是某个形式上的训练就能达到,而必须在教学理念上进行根本变革,这是我们提倡的国际化办学的主要内涵,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的现代化的关键。

     首先是学习引进、消化吸收海外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研究方法和范式等,以国际标准指导我们的改革。比如美国本科教学是大类招生,专业设置得非常宽广,一个经济系只有一个经济学专业。而国内对应的却是一个经济学院,厦大经济学院就包括金融系、财政系、统计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以及经济系,共十一个专业。因为过专、过细,毕业后一旦工作变动,很多人就不能适应。相反,比较能适应市场变化的是那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的人。对于教育者来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传授专业知识。华尔街有很多金融从业人士原来都是理工科,工作之前他们的金融知识可能几乎是零,华尔街主要是看中他们的编程能力和数学能力。几年实践以后这些人的金融知识可能不会比金融专业的学生少。

     其次,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通过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联合办学等,以增加我们的国际影响力。美国学校通常规定本科生至少要有一个学期作为交流学生到所在学校认可的国外学校学习,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中国高校在这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厦大参与了欧盟资助的 “欧洲经济一体化硕士项目”,共有7所欧盟国家的学校和两所非欧盟国家的学校,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是两所非欧盟学校之一 (另外一所来自巴西)。该项目学生一年之内要到三个国家上课,最终获九校联合颁发的硕士学位。此外,王亚南经济研究院还与德国洪堡大学设立了经济学博士生联合培养计划,两校每年选拔几位博士生到对方学校半年或一年,共同合作研究。

     中国经济时报:最近两年我们国家的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在增加,但我想最核心的问题不是给了多少钱,而是我们的教育改革用这些钱去做什么,该往哪里走?

     洪永淼: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是中国经济学教育今后改革的最主要方向。1999年以后,高校扩招为很多高中生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但也带来了教学质量下降的后果。现在提倡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一个关键是提高师生比例,厦大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研究学院的师生比现在是1:17,按国际标准还是偏低,应该加大师资经费投入,改善师资质量与结构。

     因为中国经济学教育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国际化办学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是个性化、差异化教育,现在中国高校包括经济学科在内的学科建设,大都是千篇一律、同一个面孔,高校都在追求综合化,追求完整的学科体系,同质性非常高。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成立之初,就重点发展计量经济学,培育以定量分析与数据分析为主的特色学科。

     中国经济时报:看来经济学教育改革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还有哪些问题和矛盾是比较突出的?

     洪永淼:经济学教育改革国际化最难的问题就是理念和利益问题。在中国,经济学国际化办学,首先可能会牵涉到理念。对国际化一个常见的批评是海归不研究中国实际问题。事实上,中国高校包括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的海归,都在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分析中国现实经济问题。其次,更重要的,经济学教育改革和国际化理念冲突的背后常常是利益的矛盾与冲突特别是资源如何配置的问题。十年前,厦大在经济学院之外创建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并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又不失时机与经济学院逐步融合,从而实现了通过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去推动经济学院的改革与发展的目的,现在回过头看,这种双轨制及其融合的制度安排避免了改革初期的一些矛盾与利益的冲突。未来的国际化办学之路,理念和利益问题仍是改革的难点。

     此外,中国高校的学术环境与学术文化需要改善。在国外,教师除了教学之外,可以专心致志地从事学术研究与交流;在国内,现在还很难做到这一点,有太多的行政或非学术的干扰。还有,存在着很多非学术的评价标准,这些非学术评价标准对教师产生原创性学术成果是没有多大帮助的。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