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无资产盛宴,如何去杠杆?

说实话,看到这个数字我还是有些震惊的:据一财报道,国家发改委官员李铁日前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透露,实际的地方债和上报的地方债是有巨大差距的,根据他本人在地方调研了解,这些地方的债务“只报了10%,有些报了20%、30%,超过50%的都没有”。看起来,这绝不会是偶发现象。

按照官方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政府债务总额为30.27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总额为17.89万亿元,中央政府债务为12.38万亿元。如果地方债务平均出现50%的瞒报,那么,中国的债务总额还得再加上一个17.89万亿,达48.16万亿元。

有意思的是,同是在三亚的财经国际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曹远征先生提到各国主权债务问题,说如果按照欧盟的马斯特里赫条约规定,公共债务不超过国民生产总值60%,那么除中国政府以外,没有一个政府达标。很显然,远征先生是按照30.27万亿元的官方统计数据来说的,如果考虑到地方政府有一半的瞒报,那我国的实际负债率已达84%,根本没法达标。

但你要问到底地方债务有多少?我估计谁也没法告诉你,因为瞒报是一级一级发生的,这一级不清楚下一级,此一地不清楚彼一地,加总一块,就是通常所说的,“地方债务黑洞”,看不清到底有多少。

不过中央还是有办法:对全部地方债务进行甄别,属于公共支出政府性债务,中央认领,以国债给你兜底,不属于政府债务,对不起,剥离,交还给市场。我估计,这一次地方政府不会再瞒报了。这是最后一班车,挤不上去,以后你的债务就得自己兜,没谁给你擦屁股了。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一些地方不仅不瞒报,还会虚增,多报一点,好多从国家那有里弄点钱,以解决那些不被认领为政府债务的某些平台债。经过这样的手段,地方债到底有多少,相信到明年某个时候,会有个了结。

我估计大家都跟我一样,只知道中国的杠杆率已经很高,但对于真实负债水平,并不清楚。当然,很多人会说,不怕,我们还有很多国有资产。去年我就看到过社科院副院长李扬的一个报告,说我国资产负债表为正,国家净资产(非金融资产加上净对外资产)在2011年超过300万亿元。我也曾听到很多人建议,卖掉国有资产偿还地方债。但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法理障碍,因为国家、政府和全民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据我所知,我国的很多国有资产其实是全民所有的资产,法理上它应该归全民,最好的办法是将它划归社保,而不是用来给政府还债。国有资产不同于政府资产,这个我们要清楚。

但即使不考虑咱们庞大的国有资产,并假设地方债务有一半的瞒报,咱们84%的负债比率相对于欧美日这些国家来说,还算是比较低的。反正现在全球所有的大经济体都处在高杠杆之中,而去杠杆的办法,路径似乎只有一条:以加杠杆的办法去杠杆。这是美联储解决本次金融危机给全球央行树立的榜样,也是目前世界各央行的共识。

具体说,债务危机最核心的机制就费雪的“债务——通缩机制”。要阻断这种机制,靠解决债务端是不行的,必须从资产端下手。由央行出手,给予全部资产以最后担保,并适时的逆市场操作,改变全社会的杠杆结构。换一句话来说,在前后两次加杠杆之间,本来有一次去杠杆,现在由央行完成一次过桥,将两次加杠杆在同一时间内实现无缝对接,而去杠杆也在这一过程中同时完成。

因此,恰恰是因为我们的负债率很高,我们才不能让资产价格出现暴跌。由此可以预见,未来数年,我们可能会通过一定程度的资产泡沫,来消化多年来积累的债务问题。

不用怕,全世界都将如此处理债务问题,不独中国。

“债务——通缩机制”:

费雪于1933年的《大萧条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一文中提出了“债务——通货紧缩”机制理论。所谓“债务——通货紧缩”机制,是指通货紧缩导致债务负担加重,债务人被迫强制清偿债务又导致资产价格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具体因果链为:假设在某个时点上经济体系存在过度负债,由于新发明、新产业的出现或新资源的开发所导致的利润前景看好,企业会过度投资;债权人对过度借债的恐慌而导致债务结算。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