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张宇燕:美元、石油与制裁

\

文/张宇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2014年世界经济有两大耀眼议题:一是美国退出了实行多年的量化宽松政策并开始考虑升息,由此引发了美元汇率的普遍且大幅度升值、资本异动和资产重新估值:二是大宗商品尤其是石油价格暴跌,油气出口国与进口国之间发生财富转移,数额高达2万亿美元,并增加了一些国家出现通货紧缩的风险。2014年国际政治的突出特点是大国博弈激烈程度提高:乌克兰危机引发了美欧对俄罗斯逐步加码的制裁,从限制俄罗斯高官入境到冻结公民资产,再到切割俄罗斯部分重要银行和能源企业与西方的业务联系。

卢布兑美元半年多时间缩水近一半,石油价格同期从峰值上也跌去1/2,而这一切在时间上又恰好与西方逐渐加大对俄制裁相吻合。在美元、石油和制裁三个变量之间,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看上去实现了某种完美结合。链接三者的逻辑之一如下:为打压俄罗斯,美欧暗中策划挤兑卢布,具体手法是与其他产油国一道压低油价,辅之以金融与贸易制裁,使出口和财政严重依赖油气的俄罗斯短时间内便陷入财政困难,最终迫使普京就范。此推理简单明快并带有鲜明的倾向性,虽被一些人称为“阴谋论”,但其实是赤裸裸的“阳谋”。

无论是美元陡升还是油价巨跌,原因都是多方面的。经过五六年的量化宽松政策,发达国家央行已向经济系统注入了近10万亿美元的巨额流动性,2012年公共和私人债务总额与GDP之比攀升至历史新高并开始威胁世界经济复苏,美国增长和就业改善势头超过预期,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状态不佳甚至恶化,都构成了美国货币政策转向的动因。在大约一半石油是由投资基金进行买卖的石油期货市场上,美元汇率和利率的任何实际或预期变化都将对以美元计价与结算的石油价格产生直接影响。长期的宽松货币政策引致了对油气生产的投资并扩大了产能,全球复苏迟缓导致需求增速低迷,沙特阿拉伯维持产量据说意在挤压美国页岩油气竞争者,美国与沙特联手既打击俄罗斯与伊朗又抑制替代能源的研发和产出。以上种种,均不同程度地作用于石油价格的形成。此外,以卢布贬值为手段来抵消出口收入下降引起的财政收入损失,或许是俄罗斯货币当局一度对卢布放任自流的理由。

目前而论,这场博弈的最大受损者是俄罗斯。许多人认为,面对制裁及同期而至的卢布贬值与油价暴跌,俄罗斯未来两年经济将十分困难,但却不会陷入社会危机和社会动荡。少数悲观者则预言俄罗斯将会出现晚期苏联式的大变故。可能性大的应该是前者。不过在做出如此判断时,还需要回答如下问题:持续且局部的制裁已经并将继续助推中俄两国关系,而这是美国及其盟友的目标吗? 如果是,它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如果不是,美国下一步怎么打算?寻求与俄罗斯的妥协,或是实施全面严厉制裁以压垮俄罗斯现政权并服务于更高目标的实现?至少在部分西方战略家眼中,中国才是美国最主要的博弈对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责任编辑邮箱:jpdong@efnchina.com)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