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聚焦共享金融与区块链,风险与机遇大起底

3月31日,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 深圳春季峰会在深圳丽思卡尔顿酒店成功召开。本次峰会的举办适逢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一周之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互金联网金融协会的成立可视为落实这一战略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本次峰会聚焦金融领域的关注重点——“风险防范与发展机遇;共享金融与区块链”,深入探讨当前互联网金融全行业面临的风险、挑战和机遇,可谓恰逢其时。近200位金融领域的杰出代表和专家、学者,荟萃一堂,对相关热点问题展开了专业的演讲与深度探讨。

共享金融的发展

中国经济现在面临很多新的问题,需要大量的、富有创造力的探讨,我相信今天这样一个会以及它所引发的很多探讨即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我们面对未知的大变局,有很多现象,传统理论已不能解释,过去的实践也没有提供一些参考。比如,现在全世界有五个中央银行实施了负利率,对这样一件事情就需要警示。这是我所谓千年之大变局的第一大变局。自有银行以来有负利率这件事吗?最近我们在北京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探讨这个问题。比较诚意的解释说负利率是一个保险箱的费用,但是深入解释也觉得比较勉强。因为现在这个负利率是中央银行和各种商业银行之间的交易。商业银行从的准备金等还要用保险箱的方式付费,还是比较勉强。当然里面有很多事情。我想说的是,我们从一开始就学的金融学如今不管用了。因为我们的金融学没有能够解释负利率,但是负利率就现实地摆在这里。当大家热议美联储是不是进入加息周期的时候,美联储则在认真地研究美国实行负利率的法律问题,这是个不可回避的现象,而这个现象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

这些年,我国遇到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经济增长了,但是广大民众的获得感不强。世界各国要从经济增长平均的指标来看,非常好,前所未有。但是,广大人民对这样一个结果并不满意,以至于出现了去年那本书——《21世纪资本论》,这本书非常尖锐地告诉我们,三百年来除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短暂的特殊时期,资本的收入分配都是不公的,因此有这样一个预言:如果此问题不解决,资本主义就会遇到麻烦,并由此引起了全世界的热议。在中国,获得感问题、公平问题以被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传统上,解决公平问题靠的是收入的再分配,但收入再分配有其负作用。比如,收入再分配最有效的手段是税收,如何尽可能地在负经济的情况下解决公平问题,共享经济就是一个可能的途径。因为共享经济从根本上、从准入层面来解决大家共同参与并且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机制。为此,讨论共享金融之前,要先对这样一个更深的经济背景进行探讨。金融作为经济的对应物,其深厚的根源一定存在于经济制度中。现在我国的经济有共享发展、共享经济的需要。原来的老路子已经不能够解决新问题了,与这套路子相关的理论也不能够解决新问题,所以需要创新。

金融作为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既然整个经济有向共享方向发展的要求,随之就有发展共享金融的要求。共享金融从概念上来说也已经过一些发展,比如三中全会提出的普惠金融和之前的小微金融等,都为共享金融的出现做了一些铺垫或一些前期性的研究。我认为,在成立一个组织或机构之前,首先要考虑这个概念的稳定性。比如互联网金融,我认为不宜把它特别地强调,也不宜用它作为机构名称,因为这个概念可能还不稳定。它本身并没有改变金融业态,当然也就没有提供一个新的金融业态,只不过给金融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或途径。另外,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如此之快,在其他国家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现在,互联网金融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有了很多的问题。照这样一个思路来看,共享金融其实是很有前途的。因为共享这个概念,在经济学上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在金融上也有一些实践的表现。比如,共享金融资源,特别是要共享金融基础设施,就是共享金融要努力做的事情。因为这些金融基础设施在过去是被有关部门垄断的,其他部门是不可以随便使用的,而要通过一定的条件才能获得使用权。而金融基础设施可不可以由大家共同来用,已成为发展共享经济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发展共享金融的过程中,少不了互联网。在一定意义上,互联网是被当做工具在使用的。因为只有互联网才充分地揭示了金融作为信息行业的本质。到现在为止,特别是在中国,金融并没有很有效地、充分地展示其在信息行业的特征。其实金融本质上是一个信息行业。有人研究金融的利润90%多是从信息的收集、使用中获得的。过去,大量的信息或不可得、或不可用。而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很多信息可得了,而且很多信息特别是一些非结构性的信息也可用了。由于可得性、可用性大大地拓展,于是信息可以用来判断客户的借用,以及给客户各种各样的活动提供量身订作产品和服务渠道。这是互联网金融和共享金融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很重要的方面。另外,互联网金融大大地降低了成本,人人都可接触它,人人都可接近它,人人都可进入它。在传统意义上金融是一个高大上的行业,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现在人人都可以接近互联网金融,用互联网金融来做事情。所以有了众筹,有了网贷,有了各种各样的现在姑且称之为互联网金融的活动。进一步拓展还有相互保险、供应链金融等,都是可以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展开。

概括之,共享金融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深刻的背景在于经济层面上有共享经济的要求。技术层面上,是由于互联网使得人们在金融上的共享有了可能性。要想全面阐释共享金融各方面的内容,同时作为一个金融的概念,其应该和整个金融体系、金融理论内嵌,和经济理论经济体系内嵌,才能最终立得住脚。如果立得住的话,将为中国的金融业开辟一个新局面,中国有可能在这个领域中领先世界。

规范+创新,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未来互联网金融会真正突出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特性,其重点大概有以下几个重点:第一,是网络支付;第二,网络平台金融产品的销售和交易平台,即金融的电商或者金融的网络交易所;第三,以金融产品为标的的P2P等;第四,数字货币。

未来互联网金融会真正突出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特性,其重点大概有以下几个重点:

第一,是网络支付,网络支付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往前延伸的东西还会很多,凸显近场化、移动化、场景化,而且,生态体系里,虚拟货币小型的生态圈将会形成。当然,最后还有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就是网上能不能开存款户。网上开存款户将是互联网划时代的变化。因为网上不能开存款户,所有开立的钱都在线下。而如果开了网上存款户就是另外一种情况,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将会对整个金融甚至对中央银行中心的地位都会产生巨大影响的变化。这可能不容易。比较有希望的是中国人民银行今年1月20日召开了一个数字货币的研讨会,紧接着发了一个公告表示,争取早日推出央行的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和货币数字化是两个概念,一定要用互联网新技术来进行推进。如果数字货币最后还是货币的数字化,不可能有大作为。为此,在网络支付方面还有很多创新的余地。

第二,网络平台金融产品的销售和交易平台,即金融的电商或者金融的网络交易所。现在金融的门槛很高,理财产品或者基金的申购门开都很高。而且,市场分割,银行、保险、基金、信托都有理财。更重要的是,在存续期里,既不能提前赎回也不能转让、不能质押,就停在那儿,大量的投融资都是间接融资。这对金融的普惠、金融的活力、利率市场化都构成了严重危险。如果能够在线上利用互联网的方向去分箱,比如像余额宝一元钱就能购,我相信普惠的东西立马就来了,充分激发金融活力。但是如果依靠机构网点则很难,因为机构网点是趋利的,永远是往上走而不可能往下走。

第三,以金融产品为标的的P2P等,其金融产品是金融机构或者类金融机构的合格金融产品,属于跨金融领域的资产(财富)管理。如此,直接融资的东西就出来了。在这个基础上再发展成一个大资管,不再分业,即针对社会的财富或者是用户的财富真正成为大资管。 

第四,数字货币,其不是由普通商业机构而可能是在未来由央行主导的货币变革,是一种全新的货币体系与金融体系的重构。

不管怎么样,这些方面都可能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点。

互联网时代的共享经济与共享金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互通跨界融合的便利成本不断降低,推动垂直产业链整合,跨产业链形成新的共生经济。共享经济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共享,即约定条件下的共享经济。比如Uber打车,其核心一定要有中介,如果是一个车在大街上停下拉你,你敢不敢坐?如果你伸手拦车,有没有人敢拉你?缺乏双方的信任基础,一定要有个中介,由于全程在中介的监控范围里面,如果出了什么事,在打出租车时没有小票找不到司机,但是打专车则是有记录的,司机绝对逃不掉的。反过来,如果用户使用现金支付,司机也不敢随便载客,一定要用空中钱包支付。另外,两方有任何不良记录,上面都有登记。有不良记录的用户,以后再打车可能没人愿意接他。这都是对社会非常强的束缚。为此,Uber打车这种模式,第一要有中介,第二要在约定条件下共享资源,其核心就是共享金融。即未来共享经济的核心是共享金融。在这方面还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实践上进一步的探索。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网上的交易越多,交易双方身份的验证、交易的确认、信息的记录和资金的清算等一整套的东西,要求就越高。这些东西如何利用线下的积累推到线上去,比如实名制等,用身份证推到线上去的效率成本能不能达到,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最近为什么这么多金融机构,特别是在做开户和资金清算方面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关注区块链技术,就是考虑能不能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线上的身份验证、交易确认、资金清算、连续加密等全新的方法,至于它能否成功还是一个问号,但是现在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这也是我们这次峰会的主题:风险防范+发展机遇+共享金融和区块链。我们在以上的分析下确定了这样一个峰会主题。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既不能放弃监管,但是也不能简单地用传统线下的监管方法推线上金融,还是要把握互联网发展的态势,鼓励创新。

第一,共享金融是初生牛犊,需要各个角度的积极探索,需要各界关心爱护。打个比方,今天的共享金融如同1995年的互联网,尽管已经掀起波澜,但业界的实践、公众的理解仍然非常早期。其实全球范围内,对共享平台的看法也日益客观,不是一味夸赞。昨天有一篇媒体文章【除了Uber和Airbnb,多数共享经济其实很惨淡】多数科技初创公司的基础并不好,且经营不善,狂烧风投数百亿美元资金,但迄今真正赚钱的寥寥无几。摩根大通在美国的调查显示,很多人只是短暂体验这些平台,并不将其作为持续收入来源。我们作为前沿平台要沉下心来,对共享金融的理论机制和制度建设作充分研究,不要只是停留在呼吁、感召、赞美的层面。

共享经济的五个要素分别是:闲置资源、使用权、连接、信息、流动性,而共享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最优匹配。比如,当下的中国经济存在一种怪像:一方面,货币资金的供应非常充足;另一方面,初创企业、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表明资金的供应方与需求方无法有效匹配,金融资源错配严重。共享金融能否最终有效解决这一困境,实现金融资源的高效公平配置,是我们所有人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第二,共享金融的实践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和依法监管,特别要加强投资者教育。举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例子,很多都是实践者,要脚踏实地发展,不要追风逐浪,也不要冰火两重天。近两年互联网金融发展非常迅速,也出了很多问题,应该依法监管,但是不要把它一巴掌打死。暴露的问题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行业规范与风险防控迫在眉睫,应当强化资金监管措施,防范现阶段暴露出的非法募集、资金挪用等风险。但是不应该让这个行业背上污名,我们也千万不要让她成为割韭菜、薅羊毛的行业。

共享金融是普惠大众的产业,业界都有责任,积极开展和完善投资者教育工作,使大众在投资中学习成长。因为在投资者不具备投资经验甚至基本金融知识的情况下,某些不良企业就容易冒烟起火。业界应该大力支持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信息安全等信息技术的研究发展,从而增加金融资源的总供给能力,最终向公众提供更简单可信的工具,直接参与,互助受益,这才是共享金融根除现有金融体系主要弊端的真正价值所在。

总之,技术突破、公平竞争将促进共享金融的发展;适度依法监管和投资者教育将为互联网金融规范的发展保驾护航。期待各位共同努力,携手度过倒春寒,推动共享金融生态圈的崭新发展。

下面回到共享金融,“十三五”规划明确五大发展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理念是对中国长期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念引领作用。共享是发展的理念之一,共享金融就是要落实中央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因为在我国很多老百姓还没有充分得到金融的服务。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财富管理数据库的统计,金融资产少于十万美元的家庭总数占中国内地总数的94%。但是市场上大部分的家庭仍然是有财富管理需要的,我们也赶上了中国家庭资产爆发的前夜。但是银行五万元人民币的理财门槛将很多有理财需求的家庭拒之门外。所以加大对中国越来越多的中等收入人群提供金融服务支持,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措施。

从外部监管看,我们反复讲三大底线:不能有资金池,不能做担保,不能非法集资。同时,有五个原则:一是要坚持监管规则的公平性,对不同的市场主体进行统一的标准监管,防止出现监管套利;二是界定业务性质,明确监管责任;三是严格执行客户资金的第三方存款处理,须由第三方存款而不能设资金池;四是建立反恐融资,有效识别客户身份,主动监测并报告可疑交易;五是行业自律,行业自律是对创新监管重要的辅助。

可喜的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上周已经成立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以及《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从行业自律入手,积极融入治理体系。“十三五”规划对互联网金融提出的要求是规范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和有关部门也即将开展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整治。整治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需注重风险,因为它没有脱离金融的本质。同时也要注意度的把握,因为互联网金融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环节,同时也给整个金融体系注入新鲜的活力。虽然互联网金融行业尤其是网贷行业暴露了很多风险,但是总体的目的还是要鼓励这个行业规范发展,最终通过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逐步的融合。在十年之后可能没有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了,但是共享金融的概念还会长期存在,共享金融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助力中国打造金融强国。

 

金融的去中心与去中介

金融的去中心和去中介,包涵两个不同层面的含义。首先,金融中介一直伴随经济的发展而演变。银行的出现就是典型的中介组织。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搜寻成本、匹配效率、交易费用、规模经济、风险控制等决定了中介存在的必要性。金融中心化可以表现为无形的权利中心化和有形的地理中心化,无形的权利中心化即类似于中央银行这样的贷款,有形的地理中心化无非是国际金融城市。金融中心化的过程比中介的出现要晚,这就意味着在历史上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有去中心化的阶段。历史的演变是逐渐波动的。进一步我们提出问题:短期内和长期内这种中心与中介的“去”,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这是我们提出的一个问题。

从形式上来看,去中心在短期内更容易,这可能是一个结论,因为原有的中心在弱化,各个国家央行的控制力在迅速弱化,传统意义上的中心很多概念也在新的网络时代变得不一样了。无论是资产端、资金端、交易端,我们都看到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就是否意味着传统的伦敦、纽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短期看去中心化比较容易,但是长期来看,从本质上看去中心还是比较难的。因为除非颠覆了现有的社会权利架构和组织形式,否则真正的长期去中心化只能是空谈。

去中介似乎更容易一点,虽然短期比较难,因为有很多伪中介。但最终来看,金融演进的逻辑无非是利益、效率、安全,主要技术的挑战都在于这三个矛盾的权衡。

目前的中心化和去中心、中介化和去中介不是从一个极端到另外一个极端,历史的演变在很长一段时间是纠结的。这里面我姑且用去中心化来涵盖我所说的去中心和去中介两个概念。一个是大的中心,一个是小的中心。我们可以得出几方面我自己思考的结论:在可预见的未来出现的,可能不是金融完全去中心,而是多中心(小中心)与弱中心(大中心)。

现在市场谈论较多的“去中心”,其最终结果更可能是多中心,从而弱化少数中心话语权的过强所导致的规则失控。当万物互联使得所有个体都有可能成为金融资源配置、金融产业链中重要的中心节点时,或许就实现了最理想的市场状况,使得传统金融中介的中心地位可能会改变。这种改变不是说传统金融完全被革命、被颠覆,而是从垄断型、资源优势型的中心和强中介转化为开放式平台,成为服务导向式的多中心当中的差异化中心,从而使得传统中介中心和新的中介中心获得共赢,大家在一个共享共赢的金融时代获得一种新的发展定位。

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危机之后,早期的华盛顿共识走向了失败,出现了大量的中心化趋势。有的希望通过中心化来解决金融政策和交易效率,有的希望通过中心化机制来解决系统性金融风险。所以,当前市场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实际上就是“中心化”与“弱中心”的挑战。

第三,对于区块链和去中心化之间的关系。关于区块链的概念,第一,区块链就是一本全网记录所有已发生的比特币交易的公开账本。因为矿工不断地创造新的区块(每10分钟一次)来记录新的交易,所以这个账本会一直增长延长。这些区块是按照时间顺序线性地加到区块链上。每一个完整的节点(每台通过钱包客户端连接到比特币网络的电脑)都有一份区块链信息的备份。第二,区块链就像是在已有的互联网多个基础协议上运行一个全新的应用层,使得互联网能够进行诸如即时支付或执行更加复杂的合约。第三,虽然是当前最典型的技术,但数字货币的底层支撑不一定限于区块链,同时区块链也可以进一步拓展到货币之外的各类去中心化价值交换活动。

我个人认为,区块链从直观来看,是一套技术方面的解决方案,背后更为重要的是一套规则的讨论。为什么我们要进行一些规则的讨论,无非是考虑技术所支撑的新规则,能否对现有的主流规则产生某种程度的改良,能否解决现有金融运行规则中的某些矛盾?如果解决不了现有的短板,这种规则的存在是没有价值的。我们认为区块链有助于解决现有金融交易中的短板,所以它的生命力是非常突出的。

梅兰妮• 斯万的《区块链新经济蓝图》,也对区块链做了一些解释,其中某些判断提得比较高明,作者认为前四次大变革是大型机、个人电脑、互联网、移动手机,新的一个变革就是区块链。现在我们会感觉到技术的快速变革,它已经非常快地融合在一起,甚至一代到下一代的变革瞬间就可以完成。正如过去我们认为人工智能要下围棋下赢我们非常难,但是当“阿尔法狗”赢了,你会突然发现一列火车扑面而来,当你认识到技术到你眼前的时候它已经远离你而去了。所以新技术的挑战确实值得我们敬畏、探讨。

区块链与金融发展的趋势

梅兰妮• 斯万认为,由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各种已有和将有的革新可以分为三类:

区块链的变革,1.0是货币(货币转移、汇兑和支付系统),2.0是合约(在经济、市场、金融全方面的应用,其可延伸内涵远比简单的现金转移要广得多,如:股票、债券、期货、贷款、按揭、产权、智能资产和智能合约),3.0是超越货币、金融、市场之外的区块链应用,特别是在政府、健康、科学、文学、文化和艺术等领域。这个区分还是比较有道理的。

从金融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将首先影响金融基础设施,随后扩及一般性金融业务。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是当前最重要而且具有挑战性的金融研究领域之一。包括支付系统、中央证券存管、证券结算系统、中央对手、交易数据库等一些机制。在中心化与去中心的博弈过程中,更多的可能会出现第三条道路,即二者的融合。

现在无论是IBM、摩根或其他一些大机构,以及美联储,为什么要重视区块链这套分布式的去中心机制,他们不是要为自己培养一个完全的颠覆者,而是希望把握未来的不确定性,在这个新的机制中掌握一定的话语权。

正如美联储在去年提升美国支付体系,就希望在金融机构基于公共IP直接清算的模式中由自己确立规则,更多地可能是一个改良。为什么传统机构比互联网企业更加积极的拥抱区块链?以前央行金研所姚余栋所长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传统金融做的是规则1.0,互联网企业是2.0,区块链是3.0,2.0的人为什么不积极?因为他们正处于赚钱比较容易的黄金时期。历史上的转换值得我们思考。

我最后总结一下:重视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巨大挑战,但是也不一定将其神化。区块链的生命力在于开启了冲击既有僵化体系的“潘多拉之盒”,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解决,在初始阶段,除了理念转变与宏观把握,最需要的还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应用技术的拓展与实践项目的落地。

总而言之,我认为区块链代表了去中心化的机制,让我们拓宽思维迎接金融与美好社会提供最大前景。无论未来这块技术叫不叫区块链,但是新的美好社会已经为我们敞开窗户,希望我们共同推进区块链的研究,把它作为实现共享金融的一个重要抓手。

中国平安以开放、包容、创新的理念,围绕广大用的“医、食、住、行、玩”需求,不断丰富金融、生活场景,加强互联网用户经营,不断提升共享金融的服务能力。2015年,陆金所平台交易量1.8万亿,同比增长4倍;平安普惠金融新增贷款量达483亿元,同比增长1.6倍,平安好房实现新房房产成交规模1500亿元;在银行层面,作为该行的“1号工程”,平安银行旗下供应链生意平台和金融电商平台—“橙e网”已与数百家核心企业、物流、第三方信息平台完成对接,累计为数万家供应链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截至2015年底,橙e网用户数突破160万户,实现网络融资超210亿元。作为平安银行同业互联网门户的产品“行E通”,着力构建中小金融机构及其客户的互联网金融商城,截至2015年底,线上交易量超6000亿元。

金融的功能是融通资金,核心是风险控制。即使是共享金融,也不改变金融这一本质属性。共享金融应该围绕“共享”和“金融”这两个核心,“共享”最主要就是利用互联网信息,通过大数据的知识挖掘,减少信息不对称,实现去中介化后的点对点的直接资金交易,从而提高金融的可获得性和便捷性,降低交易成本。“金融”更多则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回归金融的本质规律。金融业防范风险,一是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要将资金配置到实体经济中,配置到符合技术进步、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战略的方向上,这些是成长的领域或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领域,总体风险最小;二是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金融业要有专业的研究、客户筛选、行业评估等专业流程;三是要建立有效的风险保障机制,切实做好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置工作。

我从这三方面讲一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一是行业发展,二是基础建设,三是新兴技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处于总体在深化,基础建设在提速,新兴技术在普及的高速发展阶段。

从2013年开始,金融领域的互联网化范围持续扩大,表现为渠道变革、产品变革、业务流程变革三方面。渠道变革,比如余额宝和天弘基金等基金销售网络取得巨大成功。由于渠道是一种信息传输中介,而金融的本质是风控,因此渠道变革一定会带来对产品的变革,产品才是金融更加本质的东西,产品主要是风险控制和资源分配。渠道变革只是表面可以看得见的,产品变革才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

在渠道变革和产品变革中间还有一个流程变革。金融机构不只要控制信贷风险,还要控制各种各样的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因此这个流程很重要。流程变革从本来银行里的金融单位为主体的流程,慢慢转向社会化的流程。比如P2P的兴起就表明互联网金融慢慢进入社会体系。这是一些本质的区别。

由于互联网的进一步渗透,传统行业在和互联网紧密结合,传统行业泛互联网化。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迅速崛起,也经历了一个鱼龙混杂、野蛮生长的阶段。互联网金融需要立规和监管才能使得整个行业从混乱的局面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互联网金融发展至今,B2C的一段已经比较非常成熟,也就是刚才讲的渠道变革,整个行业的客户量巨大,渗透范围广泛。随之而来互联网B2B端会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个B2B就联系到刚才讲的产品的改革。B2C带来了渠道的变革,但是要真正做到产品的变革、流程的变革,B2B很重要。我们认为,未来B2B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首先表现为电商B2B的兴起,比如一些塑料、钢铁等大宗商品,由于产能过剩,已经从过去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催生了一些B2B平台。

互联网主要的基础建设包括两方面:征信体系和支付模式。征信体系传统征信模式面临的难题是征信数据不全、平台上数据积极性低、更新不及时等。这个不细说了。关于征信体系的形式和实质问题,刚才王行长讲的网上认证,实际上它只是个形式,它的实质就是金融行业的KYC机制(即充分了解你的客户,KYC政策不仅要求金融机构实行账户实名制,了解账户的实际控制人和交易的实际收益人,还要求对客户的身份、常住地址或企业所从事的业务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征信也是一个KYC的过程。这些征信系统如何将KYC互联网化,可能是下一步的挑战。此外,支付模式现在也是从银行间偏向网络化,但是这里面必然带来一些安全问题。因此,所有这些互联网技术设施需要社会化、信用、安全等,可能需要在下一步互联网金融深入发展的阶段来解决。

关于新兴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美国在20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开始做大数据分析,现在由于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大数据在金融行业渗透。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等的整合应用是大数据的发展方向。

区块链与互联网结合,可能是互联网金融能够真正的变成共享金融的非常好的工具。区块链是互联网分布技术和金融制造相结合的新型技术,比自金融的模式发展更进一步。现有规则下的某些金融活动或者有可能使得某些金融中介部门有更多话语权。区块链使得互联网人人平等,有助于把这些矛盾缓解,使得互联网真正社会化、网络化,金融更加以社会群体为目标。

金融的核心在于资源的分配、风险的控制,因此金融中介必须专业化。互联网是一个将金融中介电子化的工具。区块链技术能够帮助实现金融中介电子化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自金融模式的实现,可以使需要业务操作模式中实现供需近趋相等,使得金融学上说的平衡状态出现,使信用、信息、评级和金融技术能处在对称阶段,区块链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无中心监管作用,为共享金融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个风险是金融风险,以前有关金融的法律法规是传统金融领域的,无法覆盖互联网金融。比如互联网金融市场准入标准、合法性等。这使得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游走在法律盲区和监管空档之间。但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虽然风险事件频发,但政府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决心并没有变。今年国家的“十三五”规划里面明确提出“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我们认为,只要守住底线,合法合规经营,行业的发展空间巨大,至少目前来看是没有天花板的。

第二个风险是系统性风险。2010年央行领导来红岭创投调研,明确提出两点要求,第一不让投资者大幅亏损,第二不能卷款跑路。红岭创投将保护金融消费者看成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生命线,因此合法合规经营不让投资者吃亏,不给政府添乱。红岭创投注重保护投资者利益,本金现行垫付制度是把双刃剑。因为网站依靠有限的交易管理费提取风险保证金,同时承担现行垫付的压力,这对红岭创投本身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红岭创投根据网贷发展,通过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初步建立健全严格的风控管理体系,规范项目审核及贷前贷中管理,为平台带来优质稳定的项目来源。红岭创投在做好项目风险管理的同时,加强了内部风险控制。互联网公司的管理需要很强的专业团队,特别是随着项目的提升,原有管理方面的漏洞会慢慢显现出来。管理无止境,任重道远。

区块链对于社会变革的意义

区块链,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大规模的协作工具,通过这个协作工具可以让很多原来想象不到的东西变成可能。

如果我们把数据库想象成是一个账本:比如支付宝就是很典型的账本,任何数据的改变就是记账型的。数据库的维护我们可以认为是很简单的记账方式。在区块链的世界也是这样,区块链系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参与记账。系统会在一段时间内,可能选择十秒钟内,也可能十分钟,选出这段时间记账最快最好的人,由这个人来记账,他会把这段时间数据库的变化和账本的变化记在一个区块(block)中,我们可以把这个区块想象成一页纸上,系统在确认记录正确后,会把过去账本的数据指纹链接(chain)这张纸上,然后把这张纸发给整个系统里面其他的所有人。然后周而复始,系统会寻找下一个记账又快又好的人,而系统中的其他所有人都会获得整个账本的副本。这也就意味着这个系统每一个人都有一模一样的账本,这种技术,我们就称之为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

由于每个人(计算机)都有一模一样的账本,并且每个人(计算机)都有着完全相等的权利,因此不会由于单个人(计算机)失去联系或宕机,而导致整个系统崩溃。既然有一模一样的账本,就意味着所有的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每一个人可以看到每一个账户上到底有什么数字变化。它非常有趣的特性就是,其中的数据无法篡改。因为系统会自动比较,会认为相同数量最多的账本是真的账本,少部分和别人数量不一样的账本是虚假的账本。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篡改自己的账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除非你能够篡改整个系统里面大部分节点。如果整个系统节点只有五个、十个节点也许还容易做到,但是如果有上万个甚至上十万个,并且还分布在互联网上的任何角落,除非某个人能控制世界上大多数的电脑,否则不太可能篡改这样大型的区块链。在这个情况下还能完成一件特别的事,即实现价值转移的功能。传统互联网可以成为是信息互联网,最擅长的是信息的传输和复制,我们很容易把一份邮件发给对方,但是对方不能确定你在本地的邮件信息是否消失了。所谓价值转移是A把一块钱转给B,B要非常精确地多了一块,A要少一块钱。这种价值转移功能并不是传统互联网所擅长的,因此传统信息互联网做必须依靠中介。 

R3 CEV,这是一家去年9月份创立的公司,在去年年底说服了全球42家最庞大的金融机构(除了中国的金融机构之外)加入到他的区块链联盟中。可以注意到这42家金融机构每一个名字都是如雷贯耳,例如高盛、瑞银、美银、摩根等,他们的目的就做一件事情,煤球想打造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全球实时结算清算系统。这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是非常大的改变。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汇款时代只有邮政汇款、银行汇款这些古老方式,而有了支付宝之后,这对整个商业系统有多么大的改变。如果我们用传统方式做全球汇款,是T+1到账,如果一旦变成实时的结算和清算,意味着全球整个金融体量可能再上升一到两个数量级,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也是因此,全球央行开始对区块链变得无比重视。因为如果你不重视,就意味着你除非从此以后不汇款了,否则必须接受由他们定制的协议。当然,央行周小川行长已经明确表态,会把数字货币作为一个战略目标。

在这里,我介绍一个叫Slock.it的区块链项目。它们希望做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智能门锁,把任何一个门锁连上互联网,任何一个控制锁的人可以发放一把或者多把密钥。因为上面有个智能合约,你可以对这把密钥做非常复杂的定制,可以设定它什么时候能用或什么时候开。为什么做这件事情?这并不是为了区块链而做区块链。我们可以对任何一把锁发放任何多把密钥,意味着你在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传送这种密钥。这样就可以和Airbnb的场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我们通过Airbnb就可以很容易地把自己的密钥传送给租借房屋的人,并可以设定什么时候到期,到期后租户再也不能打开这个门锁。而如果我们用传统锁钥的方式,就面临需要不停换锁的问题,但是使用区块链技术就能让这件事情变得无比方便。但这仅仅只是开始。既然房屋能租借给任何其他人,一定程度上这把密钥也可以代替房屋的使用权,既然是使用权肯定有一定的价值,这把密钥可以抵押给任何人,不仅可以抵押而且可以无限分割。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把一百间、一千间的密钥打包成标准金融衍生品,并且进行份额化销售。现在,我们是不是发现区块链能够将物联网和金融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区块链有很多用途,而这还仅仅是开始。因为区块链不仅可以用在房屋上,也可以用在汽车上。因为汽车也可以通过这种密钥的方式来打开。VISA在这方面做了很多事情,试图集合很多区块链方案做出一个非常有趣的场景。另外说一下,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发开出去中介化的优步。VISA把这些项目结合在一起,并和无人驾驶结合在一起。他们想做到:车子在生产制造出来之后,通过无人驾驶就可以上路,然后接入到去中心化的优步系统开始接送客人。客人如果获得了这台车子的使用权,就可以获得一把密钥打开车门,当车到达目的地,客人下车之后该把密钥将不再有效。而每辆车自己都有个数字货币钱包,用户直接将费用支付给这辆车子,于是车子本身就有了自己的资金。那么,这辆无人驾驶的汽车可以自动到加油站为自己加油,加了油再继续运营。直到有一天年限到了,它还可以把自己卖掉,把钱给公司。看到这个案例,是不是感觉人类似乎没必要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通过区块链技术,我们完全可以实现这个看似科幻的场景。但是大家需要知道的是,这个案例中所有的技术都是现成的,区块链现在就可以做到这些功能。这就是为什么说区块链是一种革命性的技术。

区块链,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大规模的协作工具,通过这个协作工具可以让很多原来想象不到的东西变成可能。就像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Uber,Airbnb一样,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永远是互联网的主题,只不过区块链让这件事情更容易做到,而且每个人都有机会非常简便地使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自己所需要的功能。也许就像刚才前面所说的R3 CEV,以及未来的去中心化自动驾驶汽车一样,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它已经从现在开始改变了整个世界。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