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刘国恩:事前干预优于事后救治

  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将疾病干预工作提前,既有利于提高百姓健康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对改变国民疾病谱影响深远。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微观上看,对于治未病,提高百姓健康水平意义重大;从宏观上看,对于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改变国民疾病谱影响深远。

  应当承认,解决广大国民“病有所医”的问题,医疗技术手段非常必要。但从长计议,对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而言,思考有无办法改变或影响国民的疾病谱则是更明智的制度安排。目前我国国民的疾病谱已经以慢性病为主导,其中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都和人体能量代谢系统问题有关,这些疾病很大程度上都源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恶化的环境条件。

  并且,传统的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医疗模式是在医院进行救治,常常要面对的问题是,在社会或家庭付出经费的同时,病人还要受苦,甚至面临残疾、生命风险。而这种痛苦和风险往往是很多社会矛盾、恶性事件的发生缘由。

  因此,如果从制度设计上通盘考虑,干预工作提前,系统地把部分资源前移,配置到改进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条件的各种产品和服务上,而不是集中资源被动应对大家生病后的救治措施,将会极大减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本身的压力,从而显著提高其服务的资源使用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疾病的预防、健康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相辅相成。当前,政府对一些疾病的发病因素还不够重视,以环境卫生疾病而言,医疗救治可能赶不上环境条件致病的“步伐”。对于一些疾病来说,只有环境好转发病率才能下降,这也将促使政府部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证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生活用品市场的健康和绿色。

  (作者为国务院国家医改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商旸、李慧宁采访整理)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