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基德兰德:中国银行业存在“计划经济”色彩

对习惯了沉浸在“刺激—增长”等词语描述中的中国经济来讲,如果把“计划经济”这样的表达再拿出来,多少有点不合时宜,不过芬恩▪基德兰德正是这样做的。

这位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日前在“2014远东经济趋势论坛”中表示,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经济转型是很成功的,但在转型过程中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资源的配置不科学。“当然这方面的原因很多,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银行业的不充分竞争。”他认为。

基德兰德解释,在一个经济体系之中,银行扮演着重要的配置资源的角色。就中国而言,尽管除了几大国有银行,银行业体系中也存在其他私有银行,但总体而言比例太低。只有中小企业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因为他们更具有企业家精神、更好的理念。而这些恰恰是中国的银行业所缺乏的,这就导致很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在他看来,中国中小企业正在面临尴尬局面。无论国企怎么改革,只要在国民经济体系当中仍占很大比重,就有理由去怀疑资源是否会得到有效的配置。这需要国家采取更灵活的举措,促进私有银行业的竞争,为中小企业带来福利。

“在很多领域中国已经是完善的市场经济,但金融行业显然做得并不够好。中央政府对银行业的干预经常存在,这就容易让人产生这个领域依然是‘计划经济’的感觉。”这位诺奖得主直言不讳。
擅长经济周期理论分析的芬恩▪基德兰德,其实并不完全否认政府在金融领域付诸监管——他以金融危机为例——监管能使他们能够在犯错的时候及时纠正。但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需要的是政府正确的适合的监管,因为经济危机背后的最大诱因之一正是不良的政府监管。

 

芬恩•基德兰德(Finn E. Kydland,1943年12月1日出生于挪威斯塔万格附近)是一位挪威著名经济学家,目前他是圣塔芭芭拉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教授,此前他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泰珀商学院任教。2004年基德兰德与爱德华•普雷斯科特一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成就:推动了动态宏观经济学在经济政策的时间连贯性和商业周期的驱动力量方面的研究。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