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西蒙·约翰逊:大银行董事会之罪

    最近关于JP摩根大通的公司治理之争掩盖了一个远为严重的问题。杰米·戴蒙(JamieDimon)成功地保住了CEO和董事长的双重职位,但此事件所显露的更大问题在于董事会本身,这个问题影响着世界上几乎所有大银行。

  这在JP摩根大通的案例中显露无疑。由美国参议员卡尔·莱文(CarlLevin)和约翰·麦凯恩(JohnMcCain)牵头的关于著名的“伦敦鲸”交易的最新两党调查报告只是一个例子。还有目前围绕该公司的冗长的投诉和法律纠纷。JP摩根大通很难快速地摆脱麻烦。

  但问题要广泛得多。没有一家全球大型银行拥有运转良好的董事会。董事们对CEO卑躬屈膝,并不仔细地考察管理决策,除了及少数例外,他们只不过是酬金要求的橡皮图章。

  大银行董事会的沦陷有三个主要原因。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控制最大银行没有市场。你无法屯集大量股权并用于向董事会施压--更不用说展开敌意收购了。伦敦鲸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它给JP摩根大通带来的压力微不足道,根本无法引起重大变化。

  这主要是因为监管者说一套做一套,实际上有效地保护了大银行不受市场纪律约束。“系统重要性”成为维持不可逾越的准入壁垒的接口(也是高管希望自己的公司变得太大而不能倒的又一原因)。

  其次,大部分董事缺乏相关的专业经验。哪位现任JP摩根大通董事拥有管理大型复杂交易业务的实际经验(此乃这些公司在未来十年或成或败的关键)?哪位董事对宏观经济风险的理解超越了流行共识的陈词滥调,能够把它视为屡试不爽的引发金融危机的尾部风险(即概率极低、后果及严重的事件)?

  不合格的董事不问尖锐的问题。此外,在近80年来最大金融危机过去五年后,所有大银行的合格董事数量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结果,大银行高层管理者并没有感到压力消除承担风险和有效审查之间的不透明的障碍层。这使得董事茫然不知所措,也给了他们方便的藉口不去真正了解业务是如何运行的。

  有效治理可能存在于多种正式框架下。从原理上说,强大的外部董事领袖可以和独立董事长一样有效--最近几周正是这样的写照。

  但如今哪家银行集团巨头有这样一位董事领袖?哪些董事愿意也能够与CEO争锋相对?这显然不属于JP摩根大通最近的经验范畴。

  最后,监管者在大银行CEO面前也是慈眉善目。监管者有权要求董事会变得更强大--或至少最低限度地增加点效率。比如,他们可以收紧成为银行董事的资质(比如,在美国,银行董事要求并不严格)。但是,监管者对银行董事会沦为自娱自乐俱乐部、董事沦为社会装饰物的现状视而不见。

  简而言之,监管者的默许是因为他们害怕。在大部分情况下,他们害怕对银行强硬免不了会干扰信用流。这一担心毫无根据,愚蠢透顶,但正是现代监管者的想法和行动——一种持续的非理性焦虑。

  出问题的银行对经济运转来说太大、太核心,以至于它们变得太大而不能管。只要个人团体攫取了这一相对于国家和我们其他人而言的大权力,就会带来大麻烦。权力导致腐败,金融权力导致金融系统的腐败。

  在2008年危机之前,大银行经营不善--表现为狂妄、无能、过度负债的危险组合--而如今,它们的治理问题更要重于2005或2007年。2008年危机之后是长期的艰难衰退;如今,我们也不用指望会出现不同情景了。

  西蒙·约翰逊是MIT斯隆管理学院教授,与人合著有《燃烧的白宫:国父、我们的国民债务和为什么这与你有关》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