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关志雄:中国贸易结构不断升级

近年来,中国的贸易结构不断升级,正在从新兴工业国阶段向发达工业国阶段靠近。中国与新兴工业国竞争性减弱的同时,与部分发达工业国的互补性也逐渐减少,比如中日贸易结构,也在从互补型向竞争型转变。

由于近年来劳动力短缺导致工资和实际汇率上升,中国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陷入出口疲软,生产开始向海外转移。对此,很多人认为中国也像日本一样在出现产业空心化。不过,这种看法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实在中国,低附加值产业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较高附加值产业获得了发展,正如中国贸易结构的变化所显示,中国的产业正在稳步升级。

在日本等许多国家都可以看到类似发展模式:

出口的主力从初级产品向工业产品过渡,从工业产品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过渡,这种模式可以通过追踪主要商品的贸易特化系数(出口与进口之差除以出口与进口之和,数值越大表示国际竞争力越强)变化来确认(见图1)。

根据初级产品(SITC分类的0-4部)、一般产品(SITC分类的5、6、8、9部,指除机械和运输设备以外的工业制品)、机械和运输设备(SITC分类的7部)各自的贸易特化系数的相对大小,可以把一个国家的贸易结构分为发展中国家型、未成熟NIEs(新兴工业国)型、成熟NIEs型、发达工业国型四个阶段。中国的贸易结构正在从成熟NIEs型向发达工业国型转变。

受贸易结构升级的影响,中国与各国的竞争、互补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可以通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公布的表明两国间贸易结构相似性的“贸易相关指数”(Trade Correlation Index)变化得到确认。

该指数的数值在+1和-1之间,数值越大(靠近+1),两国的贸易结构就越相似,竞争性也越高,互补性则越低;反之数值越小(靠近-1),两国的贸易结构就越不同,竞争性也越低,互补性则越高。

一般来说,中国与发达工业国及资源大国的竞争性较低,与新兴工业国的竞争性较高(见图2)。然而近年来发生了一些变化。

正如图3显示,中国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工业国的竞争性正在下降。

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产业升级的速度较快,出口逐渐向附加值更高的产品集中。今后,以劳动密集型为中心的产业,从中国向其他新兴工业国的生产转移将会进一步加速。

中国与澳大利亚、俄罗斯等资源大国的贸易相关指数的负值幅度正在扩大。中国初级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与这些国家的互补性正在增强。

中国与日本、德国等发达工业国的贸易相关指数呈上升趋势,因为中国的优势,正从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机械和运输设备等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转变。

中国与日本的贸易相关指数从1995年的-0.31上升至2011年的-0.05。这反映出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进展,以及日本产业升级的停滞。

日本与中国的竞争虽然在加剧,但是与日本和德国、韩国、英国、意大利、法国、美国等发达工业国相比依旧偏低(见图4)。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中国工业产品出口激增是导致日本产业空心化,甚至经济长期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只要认识到中国以往的优势集中在基本不与日本发生竞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不难看出这种主张并不成立。然而,今后日本在机械和运输设备等传统优势领域与中国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如何应对中国产业的进一步升级,才是日本真正的挑战。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