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高尚全:强调“中国模式”会影响改革的深化

  编者按:

  2011年8月27日,首都知识界举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与会人士围绕历史决议的历史意义及当前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广泛共识。会议主办方授权财新网与胡耀邦信息资料网同步发布会议发言者的发言摘要。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的发言摘要  

   很高兴参加纪念《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三十周年座谈会。我昨天下午看了一下小平同志关于起草《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共有九次讲话。这个《决议》是由邓小平、胡耀邦同志主持起草的,中央下了很大的决心,历时一年多,组织了四进行了认真地讨论,这是前所未有的。小平同志第一强调实事求是,我们评价历史问题必须实事求是。第二强调从制度上找原因,制度上找原因我理解也包括体制上,所以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

   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这是能不能深化改革的关键,也是能不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的关键。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大措施,得到了国内外的好评,在全球率先使经济走出了困境,2009年实现了9.2%的经济增长速度。在这种背景下,引发了“中国模式”的争论。

   有人认为,应该充分肯定“中国模式”,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巨大成就来佐证“中国模式”的伟大,中国所以出现奇迹,就是因为形成了“中国模式”。所谓“中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一是政府主导,二是受控市场。我认为,所谓模式是定型的东西,如果把政府主导、受控市场作为“中国模式”,就会转移我国的改革方向,就会影响深化改革。2009年1月6日《光明日报》报道了我的观点:“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纷纷出手对金融危机进行干预,这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应对严重经济衰退的通常做法,并非是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否定。”“我国仍处于穿透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阶段,消除走向市场经济体制仍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不能由于紧急或危机状态下必须采取一些特殊政策而否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政府的政策如何撬动市场力量应该成为考虑的重点,而短期不得不直接介入市场的行为应避免过度,同时要考虑经济运行恢复常态时的‘淡出’安排。”温家宝总理对这些观点非常重视,于2009年1月9日作出了批示。所以,不能把应对危机的政府主导的政策措施,用模式加以固定下来,否则社会就会扭曲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方向。由此可见,政府政策的重点在于撬动市场,而不是代替市场。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