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吴东华:高投资使地震死亡人数下降50%

    4月14日以来,青海玉树县发生了7.1级大地震,当国内经济学家们普遍解读损失多少财富时,笔者认为这是老套头,已经过时,现在需要弄清的是能解救多少经济,能多解救多少人,高投资能否帮助我们解救经济和生命。从本文的分析来看,答案是肯定的,笔者认为高投资能使地震死亡人数下降50%。
    虽然玉树县只有10万人,但由于震中主要在县政府所在地结古镇,截至4月18日,中国官方公布遇难人数累计1706人,1.5万名救援人员累计搜救营救被困群众1.7万人,其中从废墟中救出6870人,救活6110人。而救治6110人全依耐于2009年通航的玉树机场和2008年大规模改建竣工的宝贵公路。如果这次地震发生在2008年之前,中国没有48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刺激投资铁路、公路和机场,那么,废墟中能否救出6870人还是个问号。如果救援人员因交通不便到场较少,仅救一半人数,那么多死去3500人。所以,“铁公机”使中国地震死亡人数下降50%是基本成立的。
    这些年来,中外经济学家总是质疑中国GDP,说这是投资堆出来的GDP,不代表老百姓收入真正升高。可是,我们按少死去3500人平均年龄30岁、每人每年创造GDP按全国平均4000美元计算,将是4.2亿美元,这还不算未来3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还不算玉树后续营救出人员生存的数量,还不算生存者结婚后代创造的财富。由此可见,“铁公机”的投资有利于中国地震减少50%的死亡人数及其后代创造的财富,这些人的后代恐怕远远超过4.4亿美元10倍以上。由此可见,中国高投资有其合理性。鄙视高投资主张百姓收入上涨的经济学家,恐怕在面对地震通过良好的“铁公机”多救活人员及其后代创造的财富时,为自己观点的辩护能力实在太无力。
    笔者认为,各地上马“铁公机”虽然创造经济意义不大,但是对于地震急救措施留下了很好地储备,从以上对财富地探讨来看,“铁公机”还算少投入。如果“铁公机”重点布局在沿海大城市,那么西北内陆地震就变成无法营救了,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是“铁公机”投入的无数倍。另外,从伦理道德上也是支持全国各地“铁公机”的高投资的。相反,在道义上失策。
    另外,我们再来看4月17日复课的玉树孤儿学校,学校宿舍在地震中倒塌,但当时学生们都在钢筋结构的食堂中吃早餐,因此没有一个学生死亡。土木结构容易倒塌,钢筋结构不易倒塌,这说明,高投入在保护人类和社会财富方面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实际上,按人均计算,根本谈不上高投入。
    很明显,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评估中国各地的高投资,只要各个县不重复“铁公机”建设,只要是首次上马“铁公机”,应该放行,信贷可以支持。对于重复的“铁公机”以工程完成为上,但对其后续“铁公机”收紧信贷。笔者认为,信贷利率要实行差别化,各县首套“铁公机”要实行利率优惠,第二套要提高利率后不提供新开工的铁公机信贷。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铁公机”不仅具有商业交通作用,还具有地震、洪水、恐怖、病毒暴发、军力投送等快速控制的作用。从“投入-产出”来衡量“铁公机”仅仅具有一孔之见,很多百姓也被一些经济学家误导,导致在互联网上大量鄙视GDP的留言。实际上,“铁公机”的建立,为以后企业内迁、全国旅游、农产品快速切入沿海大城市、内陆商品快速运到沿海都提供了新的机会。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为“铁公机”进行平反。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