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亚行:更全面认识贫困,显严峻长期挑战

亚洲开发银行(亚行)一份新的报告指出,未来数十年间,贫困仍将是亚太地区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需要更加重视解决粮食不安全和经济脆弱性问题。

亚太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极大改善了民生。极端贫困的标准按2005年的购买力平价计算为每人日均收入或支出少于1.25美元,依据这一标准,若当前经济形势持续,截至2030年,极端贫困率可降至1.4%。贫困率低于3%即被视为贫困被消除。

然而,新报告《2014年亚太地区关键指标》显示,日均1.25美元的衡量标准无法完全反映极端贫困的程度。

亚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在报告发布时表示:“在亚太地区的许多地方,日均1.25美元并不足以支撑最低限度的生活需求,为帮助政策制定者开发有效方案以应对这一棘手挑战,有必要更全面了解贫困。”

全面了解贫困还应考虑三大因素:亚洲贫困人口的消费成本、比总体价格水平增长更快的食品成本、以及面对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经济危机和其他冲击时的脆弱性。

新报告探究了在评估贫困时考虑这些因素会令该地区的贫困局面发生怎样的变化。主要发现包括:

  • 通过广泛遵循用于确定传统的1.25美元贫困线的程序——但是关注来自亚洲的数据,制定出针对亚洲的极端贫困线,即每人日均1.51美元。采用该贫困线后,亚洲2010年的贫困率从20.7%上升到30.5%,增长了9.8个百分点。极端贫困人口增长了3.43亿。
  • 快速上涨的粮食价格增加了粮食不安全性。粮食支出占贫困人口收入的比例要远高于非贫困人口。所以在衡量贫困时,必须考虑到粮食不安全性。由于粮食价格的上涨幅度大于一般消费物价指数,亚洲2010年的贫困率上涨了4个百分点,贫困人口增加了1.41亿。
  • 许多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上的低收入家庭很容易因为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疾病或其他负面冲击陷入极端贫困。依据这一特点对贫困线进行调整后,亚洲2010年的贫困率增长了11.9个百分点,贫困人口增加了4.18亿。

尽管这些因素并非必然互斥,但该报告指出,受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亚洲地区2010年的贫困率从28.8%上升至了49.5%,贫困人口数量由约10.2亿增至17.5亿。

该报告预计,如果近期经济增长趋势得以持续,总体贫困率将在2030年下降至17.1%,大部分贫困人口将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

魏尚进表示:“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该报告敦促各方,除推动经济增长外,还应更加关注提高粮食安全性和降低脆弱性。”

要改善粮食安全状况,可通过提高生产率和加快技术开发等增加粮食供应;通过向贫困人口提供定向粮食援助和升级“从农场到餐桌”的基础设施,提升负担能力和粮食可获得性;通过创建国家或区域应急储备等措施稳定粮食供应。

为了管理日渐增长的脆弱性,政府可投资于风险勘查和减少灾害风险,比如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和生计多样化。开发易被贫困群体所接受的保险产品,提高基础设施的恢复力,并加强社会安全网络,这些措施均为减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链接:

《2014年亚太地区关键指标》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