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如何判断经济学家的好坏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经济学于是成了一门显学。于是,中国媒体上哗啦啦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经济学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颇有一番“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概。评点国家大政方针,举重若轻;指导企业发展,运筹帷幄;预测股市走向,铁嘴神算。曾几何时,信者如云,颇有战国时期的诸子之风。现如今,经济下滑,怨声载道。“经济学家”四个字在中国名声渐坏。

  经济学本身是研究如何对稀缺资源合理利用的学问,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问。

  这门学问的入门看起来非常简单,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只要会那么几个专业术语,就可以把老百姓糊弄得晕晕乎乎的。他们有些人发表意见没有道义,没有基准,时常出一些骇人言论,比如“腐败有益论”等,以吸引眼球为标准,使得严谨的经济学变成了一门娱乐的艺术;另外一些人,为了鼓动市场,时常发表一些不适当或者不准确的预测。比如,某些人鼓动股市上万点论,或者房价10年涨5倍。这使得中国经济学家被大众误解为“算卦的方术士”。

  与此同时,一些严谨的经济学者却谨言慎行,爱惜自己的学术声誉,对一些不确定的经济现象不敢乱下定论;或者他们专著于纯学术研究,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不问世事。

  这使得中国经济学家市场上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柠檬”经济学家在媒体大行其道,好的经济学家失声,不能公正和均衡讨论问题,使得社会上对经济问题的辩论发生扭曲。不合格经济学家的短期非理性行为,最后导致整个经济学家团体的信誉丧失,可能使得中国的经济政策被误导或者中国的市场被扭曲和操控。

  经济预测:靠谱吗?

  中国的媒体经济学喜欢做预测。作为一个严谨的经济学家,最害怕的就是预测,真的经济学家只能提供分析。

  理论上,经济预测准确是不可能的。经济预测本身是一个悖论。所有的预测都是基于现在的信息,假设我预测明天股市会涨1000点,如果预测是准确的,预测结果反过来会影响股民,使得预测变得不准确;如果预测不准确,那就不用说了。同时,想一下,如果那些经济学家预测股市准确,那为什么他们还要做“口力劳动者”,不自己炒股成为亿万富翁呢?这些不合格的经济学家,只是通过媒体操纵,来影响百姓的行为,浑水摸鱼,为自己和利益团体谋取利益。我们的百姓为了致富,甚至连基本的逻辑思考都没有了,怎么能赚钱?

  实践上,预测即使是短期,也不会非常准确。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就指出,预测准确是不可能的,他承认像他这样掌握很多信息,掌控国家经济方向的人,短期预测也只有70%准确率。这样的预测准确率在经济学里面已经算是出类拔萃了。否则,也不会是他担任20年美联储的主席。即使这样,他还是没有预测到2008年金融危机。

  最近,马云批判经济学家,指出不能听信经济学家的预测,是有合理之处的。经济学家只是分析过去和现在的东西,而企业家是面向未来。经济学家只能准确预测过去。有笑话云:经济学家通常能够预测10次经济衰退中的20次。

  真正的经济学家,应该提供全面的分析,让每一个经济活动参与者能够理性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出理性选择;而不是信口开河,做不严谨的预测。

  好的经济分析:权衡吗?

  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梯若尔指出:“经济学家的社会责任是更好的解释研究成果,并参与政策辩论”。

  经济自有其内在规律,这也是严谨的经济学家孜孜以求的东西。作为一个有良心且严谨的经济学家,必须要全面严谨地分析经济问题。经济政策很多时候会涉及资源的再分配,肯定有好的一面,肯定也有其不好的一面。100%完美的经济政策是不存在的!这么完美的政策,也不需要经济学家来做分析。即使是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发展30年的改革开放政策,也有其负面的东西,比如环境污染和社会不平等的扩大。真正的经济学家对一个政策,能够找出至少10条支持的理由,也应该能够找出10条不支持的理由。只是综合权衡利弊后,正面的东西大于负面,我们才能采纳和实施。

  权衡(trade-off)是经济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在解释经济政策时必须告诉大众正面的东西是什么,负面的东西是什么。即使是最优秀的经济学家,也不可能把一个政策的所有面都搞得清楚,公开的政策辩论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使得政策制定比较全面。

  现代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一般可以对一个经济政策的正面和反面做一个全面的评价,然后作出一个综合的判断。不好的经济学家在推销他的观点时,有意或者无意,总是把好的一面无限扩大,把不好的一面掩藏。“出来混,迟早要还”。掩耳盗铃,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好的经济分析,要基于客观的数据,而不是空喊口号,摆一些不靠谱的空概念。经济学本身不是一门非常精确的学问,如果再没有客观的数字支撑分析,那结果更加不靠谱。

  判断一个经济学家的经济分析是否靠谱一般包括四个要素:(1)是否正反两面都分析;(2)是否有正反加总权衡;(3)是否有客观的数据支持;(4)是否符合常识。

  不管是严谨的学术型的分析,还是面向大众受的通俗文章,没有这四点的文章,都不能算一篇好的经济分析,结论都很难值得信赖。

  好的经济学家:标准是什么?

  经济学作为一门国际化的学问,经济学家的档次在国际上是有定论的。每一个经济学家都可以在这个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经济学家的最大贡献是为经济学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丰富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实证分析和政策分析都是基于这些理论之上,属于衍生品。至于不能发表经济学学术论文,只是在媒体发表文章的“媒体经济学家”,严格的讲只能算财经工作者。

  我在学术界混久了,学术界接触的人多了,感觉到学术界对经济学家的档次是有区别的,阶级分明。一个五流的经济学家很难和一个三流经济学家交朋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码!按照国际标准,我把经济学家分为6个档次:

  一流经济学家为哲学家。这些经济学家的理论在改变了整个经济学大厦的基础上,也彻底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可以说,这些经济学家认为现在的理论都不正确,而提出一套新的系统。这样的一流经济学家数量不多,百年也只能出一两个,包括亚当斯密,凯恩斯,弗里德曼,马克思等。

  二流经济学家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候选人。这些人在经济学的一些分支提出了一些开创新的理论,或者一些新的经济学方法。这些经济学家数量也非常有限,我估计活着的总数也不超过100人。

  三流经济学家为诺奖得主理论方法的修补者。诺贝尔奖级的经济学家提出一些新的理论或者新的方法后,刚开始总有不完善的地方,这些经济学家发展和完善这些理论。这些经济学家的全世界总人数估计不超过1000人。

  四流的经济学家为优秀的实证分析者。这些经济学家把诺贝尔经济学理论,方法和现实结合;对经济现象提出一些新的解释或者一些好的政策建议。这些人对实际的贡献很大,但是对经济学理论本身没有什么重大贡献。这些经济学家全世界估计不超过10000人。

  五流经济学家为我等一般实证混饭者。我等这样的五流经济学家,天资愚笨,无法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也只是应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分析一些简单的经济现象,在世界一些二三流大学里面教教书,写写没有人看,充数的学术文章,混混饭;或者在一些公司里面写写简单的经济报告,忽悠大众,养家糊口而已。

  六流经济学家为不入以上五流者。

  按此标准,中国现在还没有世界一二流经济学家。即使在我们最得意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领域,也没能有任何的理论建树。勉强能够进入世界三流标准的大陆经济学家仅一二人尔;四流经济学家也屈指可数。每个经济学家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

  此种分类乃笔者一家之言,切莫当真。

  经济政策:需要理论吗?

  总体而言,中国人喜欢实用,不喜欢理论。正是这样的想法,使得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远远落后于世界。大家都不喜欢花功夫去做基础理论研究,都喜欢做实证。文章数量不少,但是有开创性的理论研究不多。经济学家都喜欢在媒体上发表看法。的确,辛辛苦苦几年,搞出一篇学术论文,大多数时候,包括编辑和审稿人,文章读者人数很难突破个位数,这是一种死水般的寂寞,没有坐冷板凳的决心,很难坚持。还不如在媒体上发表一些吸引眼球的看法,获得大众和政府关注来得风光。

  但是,好的经济政策的制定离不开好的经济学理论。没有理论支撑的经济政策通常会飘忽不定。朱镕基总理在任期内提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核心指导原则,这正是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理论的结合,使得其任内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物价稳定。这是经济理论成功指引经济政策的范例。

  反之,如果没有理论支撑,经济政策制定很多时候没有一个主线,或左或右,被利益集团控制,使得经济政策效果通常与当初目标相差万里。

  结论

  经济学毕竟是一门和实际世界结合很紧密的学科。在落后的经济学土壤上,希望所有真正的经济学家站出来,为大众科普经济金融知识,减少“柠檬”经济学家对大众的误导,同时也维护经济学家的清誉。■

作者于晓华:德国哥廷根大学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系和库郎贫困、平等与增长研究中心,发展和新兴国家农业经济学讲席教授。2001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得日本京都大学生物资源经济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农业、环境与区域经济学博士以及人口学博士学位。2009年4月起任教于德国哥廷根大学,担任助理教授;2014年起担任发展和新兴国家农业经济学讲席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中国经济。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