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资产荒的大背景不会改变,资金的投向仍然是业界最关心的问题。随着银行资金传统向债券和非标的投资遭遇收益率下行的瓶颈,已经没有太大变化可以,权益类的投资会逐渐成为配置重点,尤其是以权益形式存在而实质仍为债券的城镇化基金和产业基金。
2014年,政府发布43号文后,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受限,城镇化基金开始逐渐兴起,目前涌现的城镇化基金大多呈现如下特征:一、大部分投向土地一级开发、保障房等非经营性项目,还款来源基本依赖土地出让收入;二、以债权或“假股真债”的形式,保证固定收益;三、现阶段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理财资金输血;四、大部分会由财政出具“安慰函”,并对基金回报进行兜底。
产业投资基金可以投向创业投资,企业重组投资或是基础设施投资。
为了进一步探索权益市场,兴业资管会继续向“固定收益+定向增发/股票投资/量化投资”类产品的方向探索。对于新兴的MOM产品,兴业已经成立了一套奖励机制,包括季度座谈交流,每年度表彰大会等。
顾总多次提到委外投资管理系统的重要性,这意味着市场上一旦出现了这个系统并能得到银行的认可,会开辟委外投资的一个新篇章。
资产收益震荡下行,信用风险不断上升,银行理财正面临挑战和变革。
对于2016年银行理财大类资产配置应把握哪些趋势,兴业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顾卫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提出了三点看法。
第一,今年市场整体会有一个收益和风险再匹配,即风险利差纠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银行理财业务首先应注重合理有效地识别、管理和分散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第二,在大类资产配置上,重点关注跨界跨市场的类固定收益业务,例如围绕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和绿色金融等主题的产业基金业务,围绕一级市场和一级半市场的资本市场类固定收益业务。这类业务既契合新兴城镇化战略和企业并购重组、产业升级的融资需求,也符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
第三,要对理财产品的体系结构进行优化,使产品形态更好地适应大类资产配置的变化。例如,进一步扩大开放式理财产品和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行比例,通过委外投资探索推出更多“固定收益+定向增发”、“固定收益+股票投资”和“固定收益+量化投资”的产品,满足理财客户多元化的需求。
增加名股实债权益类投资
记者:如何看待今年债券市场的投资机会,是否会调整债券的配置策略?
顾卫平:今年债券投资是一个挑战。总体上债券利率处于低位徘徊,预计会相对平稳,但信用风险暴露增多。今年的市场会有一个风险利差纠偏的过程,对于发行主体属于敏感行业或久期较长的债券,发行成本将有所上升。作为投资者,关心的重点也会从收益转向风险。
虽然今年并不是债券投资的好年份,但还是会满足基本的配置需求。从大类资产配置来说,债券是银行理财的重要资产。根据中债登的统计,去年全行业的债券配置比例接近30%。2016年我们对债券的配置比例不会有大的增加,也不会降低,但会考虑增加债券的委托投资,实现从债券的被动配置型投资向主动交易型投资转变。
记者:如何看待权益类市场的投资机会,将重点布局哪块业务?
顾卫平:权益类市场可以分为两块:一块是采用名股实债形式的城镇化基金和产业基金;另一块是围绕资本市场的类固定收益业务,主要包括定向增发、并购、股票质押等。
我们今年非常重视名股实债的权益类投资,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增加。特别是围绕城镇化、一带一路、绿色金融等领域的产业基金和政府PPP引导基金,市场需求较大。这类基金一般是有限合伙模式,银行理财资金通过资管计划等结构来认购有限合伙的优先级,即采用结构化股权融资的形式。名股实债资产的收益率可以和传统非标资产相当,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非标资产的不足。
资本市场这一块,在一级市场上与VC基金、PE基金合作投贷联动,也为银行培育成长企业客群;在一级半市场上,立足为上市公司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拓展定向增发、中概股回归、并购重组等业务,支持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在二级市场上,合理控制市场风险,开展量化投资业务、高股息率股票投资业务和ETF指数投资业务。
记者:2013年前后银行投资的非标资产将陆续到期,传统的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非标资产在减少,这块收益如何延续?
顾卫平:非标资产是商业银行较为熟悉和擅长的业务品种,对于理财业务而言是较为稀缺的资源。目前非标资产的可得性并不是很多,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大类资产配置应在跨界跨市场上做文章,其实这几年银行理财的大类资产配置已经呈现了三大趋势:
第一,从非标资产向标准化资产转变。在银监会8号文之前,银行理财资金的投向主要是非标,现在非标资产的比例在不断下降,呈现出非标转标的趋势,标准化资产的配置比例大大提高,包括债券、资产证券化等。
第二,大类资产配置呈现跨界、跨市场、跨境的趋势,是银行理财应对泛资管时代各类资管机构竞合的需要。
第三,从类信贷到类固收转变。银行投资的类固定收益资产越来越丰富。
加大高频开放理财产品发行
记者:2015年银行理财收益整体是下降的,这个过程中,银行理财有哪些应对和趋势性变化?
顾卫平:随着市场利率的下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逐步降低是正常的。尽管如此,银行理财通过提高自身的投资组合能力,还是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投资回报。就行业而言,去年银行理财为投资者提供了上万亿的财产性收入。
为了应对银行理财收益整体下降,首先是加大高频开放理财产品的发行。目前资产端收益的下降要快于资金端,通过缩短产品期限,可以降低资金成本,一定程度减轻投资端的压力。
银行高频开放理财产品类似于货币基金,优势在于投资组合和资产久期上比货币基金更加灵活,更有利于流动性管理,实际收益率普遍高于货币基金。
二是加大净值型开放式理财产品发行。在客户可以承担一定投资风险的基础上,净值型产品可以按照总体风险可控、适度承受市场波动的原则在固定收益资产为主的配置中,适当配置定增、量化投资、高股息率股票投资等进行收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