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徐高:“社保巨亏”是误解

 6月25日,审计署发布了中央部门2013年审计情况报告。其中最为各方关注的是社保基金会所谓的“巨亏”。

 审计署报告指出了社保基金会4处亏损:(1)从2010年到2013年这4年中,自营指数化投资组合亏损共计69.53亿元;(2)2013年底,未按规定对6只禁售期满的转持股票计提准备,因而少确认了减值损失103.02亿元;(3)在2013年因为未能及时将港币结汇成人民币,因港币贬值损失了约0.93亿元;(4)在与其他机构办理协议存款时少收了1.69亿元的利息。这四项加起来总计约175亿元。这个数字在被各方广为引用,并被情绪化地渲染后,变成了对社保基金会投资能力的大范围质疑。

 但稍有投资常识的人,都会对这种社保巨亏的说法嗤之以鼻。首先,175亿并不是社保基金会整体经营绩效的准确度量。就在同一份审计报告中, 审计署明确说到2013年社保基金会投资总收益为685.87亿元,投资收益率为6.2%。这一数字虽然低于社保前几年8%以上的平均回报率,但比同时期上证综指的涨幅超出了十多个百分点。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仅仅看到几点局部就下结论的方式以偏概全,完全不符合投资的规律。

 投资的最大困难在于无处不在的风险。股票价格的大幅波动大家已习以为常。但就算是被认为是无风险的国债,其价格也会因为宏观经济和政策的变化而明显起伏。投资的任务就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获取尽可能高的收益。而这必须要通过分散化才能做到。

 用通俗的语言来说,投资就像选篮子来装鸡蛋。由于总是有篮子会被打翻,而我们又无法事先知道哪些篮子会翻倒,所以只能把鸡蛋分散放在多个篮子中。事后,只要大多数鸡蛋得到了保全,并在整体上取得了不错的回报,那就是成功的投资行为。换言之,投资不能只盯着一城一地的得失,而需要以整体结果来进行评价。毕竟,没有任何人能够未卜先知,可以保证所有的投资决策都稳赚不赔。

 在这样的角度下再来看审计署给出的数字。审计署的报告显示,社保基金会过去4年中在指数化投资上累计亏损接近70亿元。

 所谓指数化投资,就是买入一篮子股票,从而复制股票市场总指数走势的投资方式。这是大资金投资者持有股票类资产的通常方式之一。不过,过去几年我国股市熊冠全球,上证综指在2010-2013年中累计跌去了1/3还多。与股票指数直接挂钩的指数化投资自然会大幅亏损。至于审计署指出的6只股票带来的减值损失,也应该主要是股市整体走弱所致。

 但是,社保基金会作为全国人民“养命钱”的掌管者,必须要着眼于长期。我国股票市场虽然已疲弱了多年,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就没有机会,更不代表股市已经彻底丧失了投资价值。因此,从分散投资的角度来看,社保基金会需要在其投资组合中保留一定比例的股票权重。如果仅仅因为股市短期表现不好就大幅降低其比重,那就把一个长期机构投资者变成了追涨杀跌的散户,反而不利于投资回报率的取得。

 审计署还提到社保基金会在2013年因为港币贬值而损失了9000多万元。这一点也值得商榷。今年年初至今,港币兑人民币已经升值接近1%。这次,社保基金会是不是又要因为结汇太快,从而未能获取港币升值收益而再受批评呢?显然,面对快速变化的资本市场,以单一投资行为的短期表现来做评价是不公允的。

 在审计署指出的4项亏损中,社保基金会真正的硬伤是协议存款中少收的1.69亿元利息。但这一数额只是媒体广泛报道的“175亿亏损”的1%,更只是2013年社保基金会投资收益的0.25%。这一方面,社保基金会确实有需要提高的地方。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过于苛责。

 总而言之,被广泛报道的社保175亿巨亏并不符合实际。据此对社保提出批评就更不公允。

 在投资中,收益与风险是对等的。要获取更高的回报,就需要承担更高的风险。如果我们因为局部的投资损失就求全责备,只会干扰社保基金会正常的投资行为。如果社保因此而束手束脚,不敢承担应该承担的风险,只会让其投资收益率下降,让所有人的养命钱增值速度减慢。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保巨亏”的误解将会损害我们所有人的福利。 

 (徐高: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加入光大证券前,他曾任瑞银证券高级经济学家、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兼职经济学家及研究助理等职。他目前还是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以及世界银行顾问。他拥有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颁发的经济学博士学位,以及西南交通大学颁发的工学硕士、学士学位。)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