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黄益平:欧美日影响国际经济的三件大事

    全球金融危机大幅削弱了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这在客观上支持了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经常项目顺差占GDP之比从2008年的9.6%下降到2012年的2.2%。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经济对中国的影响将会日益减弱。恰恰相反,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开放与强大,中国与世界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会变得更加密切与强烈。在中、短期内,有三件值得关注的国际经济大事,一是日本新的量化宽松政策,二是欧洲持续的经济衰退,三是美国页岩气的开发。这些事件的发展和演变可能会对未来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当然也会改变中国经济的国际环境。

  第一,欧洲经济停滞可能不是一个短期性的问题。欧元区经济自2011年第三季度以来一直在衰退,总就业只相当于2006年第二季度的水平,失业率高达11.8%。欧盟原来关于今年年初开始经济复苏的预期显然已经落了空。欧洲的问题并不在于不知道问题的根源,而在于无法实施。一个货币联盟需要银行联盟、财政联盟以及政治联盟支持,这一点已经形成共识,但无法尽快付诸实施,只能是空中楼阁。欧元区与美国的最大区别是其多极的决策体系。因此,欧元区问题的根本解决很难避免一定程度的重组与解体。未来经济增长也许会有上下起伏,但很难在短期内扭转其疲软与衰落的趋势。

  第二,日本对全球的量化宽松政策推波助澜。所谓的“安倍经济学”包括三大支柱,一是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并直接将2%的通胀率与汇率水平作为政策目标;二是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三是支持增长的一系列政策创议,比如通过减税鼓励企业生产、投资。后两条究竟能实施到什么程度、对实体经济能提供多少支持,并不确定。但量化宽松政策宣布以后,日本流向新兴市场经济的资本已经明显增加,多数进入了当地的债券市场。这有点类似于当年的套息交易,但日本央行的政策叠加在美联储、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已经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之上,很可能导致未来全球流动性大进大出新兴市场经济,而不是所谓的汇率战。

  第三,美国可能通过页岩气开发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相比较而言,美国的经济状况要乐观许多,尽管短期内仍然需要化解大幅削减财政开支的风险、长期看需要解决债务可持续的问题。但美国经济已经实现了结构性的调整:房地产市场已经止跌回升,失业率也已经见顶下行,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得到明显的修复。乘欧日经济衰退与中国成本上涨之际,美国制造业在其强大的创新能力的支持下开始逆势翻转。而页岩气的开发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从而降低了能源成本。而这个变化可能是长期性,有专家预计美国有可能到2016年实现能源自给。这不仅会改变美国的比较优势,同时还可能重构国际能源市场的格局。

  这些事件会改变全球的经济甚至政治形势,从而影响各国包括中国的经济活动。首先,在可见的未来美国仍将主导国际政治与经济局势。进入二十一世纪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新兴市场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上升,部分专家认为美国衰落、全球多极的时代已经到来,现在看来这样的看法过于激进。美国继续占据主导地位,有多方面的原因。尽管经历了一场大危机,美国在全球技术与金融方面仍然拥有绝对的领导地位。而潜在的挑战者如欧洲本身患上了更难以治愈的病症,新兴市场经济则实力相差很多,而且相互之间并不团结、缺乏协调。因此,美国的衰落可能是趋势性的,但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仍然将是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强有力的领导者。

  同样的道理,美元不会很快衰落,而且每当全球风险上升,美元作为最重要的避险货币的地位就变得更加突出,哪怕风险来自美国内部。也许我们不喜欢美元,但没有别的选择。过去几年来,国际货币体系多样化的格局在慢慢形成,欧元与人民币的地位在日益上升。但这三者之间的地位完全不是并列的,欧元本身正在遭受严重的金融危机,人民币还没有实现自由兑换,况且中国毕竟还是一个新兴市场经济。最近几年一些国家的央行尽力分散外汇储备的投资,减持美元资产。无论是分散到欧元资产还是新兴市场货币资产,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