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但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何科学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环境,深入理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理解战略机遇期这一概念,不仅要考虑有利的方面和积极的因素,还要重视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可以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基础、国内外环境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入手来考量。
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首次明确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其实,GDP翻番和邓小平同志设想的三步走战略中的翻番概念相同,讲的是纯经济总量的翻番,是经济总量指标。而新提出的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翻番目标,则说明我国不再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是下决心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
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翻番是人民生活指标,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含义不仅仅限于单纯的经济总量的问题,在研究人均GDP翻番的时候要考虑比较多的因素,具体讲包括6点。
其一,经济总量的增长。没有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较大规模的经济总量,居民收入是不可能提高的,居民收入更不可能翻番。因此,居民人均收入翻番和GDP翻番是密切相连,和经济总量的较快增长紧密相关。所以,为了保证人均收入翻番,必须做到GDP翻番,即财富这块蛋糕必须首先要做大。
其二,经济结构的调整。长期过高的投资率实际意味着长期偏低的消费率,而消费率偏低便直接影响即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比较好的进展,如能够实现降低投资占GDP的比重,提高消费占GDP的比重,将有利于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
其三,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解决贫富差距,缩小收入差距是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能够对现有的收入分配结构进行有效调整,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缩小居民收入的差距,将有利于提高居民的人均收入。
其四,宏观调控的稳定性。要想真正地提高居民收入,一定要做好宏观调控,特别是要保持价格水平的问题,居民人均收入应当在名义翻番的基础上,再增长与CPI相同的幅度,才算真正实现了翻番。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有效化解物价上涨压力,抑制通货膨胀。
其五,推进全面改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的经济状态应该说是一种帕累托状态,几乎全国所有的人、所有的阶层、所有方面的人都可以从改革中获益,所以都支持改革。而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不具备帕累托状态,改革必然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改革的阻力就会比以前大了,要提高居民的人均收入就必须推进改革。
其六,居民财产性收入。调查显示,目前居民的财产分布是不均的。在居民的财产中主要是房产,金融财产很少。在金融财产里大多是银行储蓄,非银行储蓄很少。居民财产性收入决定居民人均收入能否翻番,实现居民收入翻番,首先要使居民有比较公平的财产;其次,在财产性收入里如何提高居民金融财产的收入;第三,在金融财产里如何提高居民的非储蓄性金融财产的收入。
改革开放为发展奠定基础
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自然离不开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这些辉煌的成果给我国进一步实现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高达9.8%,经济不仅高速增长,而且保持了长期、持续、平稳的增长。经过30年的壮观发展,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积极扩大内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不仅拉动了即期经济增长,而且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对促转变的共识充分凝聚,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三农”工作得到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工业生产克服种种困难,不仅在产出方面保持较快增速,而且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质量效益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为生产经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重要保障。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已经具备了较好基础,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教育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2012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达到1024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1.97%,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此外,国家重点加强对水、大气、土壤等污染的防治,大力加强林业、草原建设和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城乡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结构不断改善。
国际环境变化带来新机遇
进入新世纪[1.56% 资金 研报]以来,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影响重大的事件,特别是2008年以后相继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世界经济出现严重动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都在增多。我国应该科学分析国际形势变化的新特点,努力抓住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的机遇,促进国内各项事业发展。
在政治方面,目前国际上维护和平、制约战争、反对霸权的力量正在进一步壮大,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基本稳定,这有利于我国发展。进入新世纪,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上升,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战略依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我国能够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发展自己。
在经济方面,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要求各个经济体之间、区域之间实现互利多赢,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在增加。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互相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有利于我国利用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更好地利用外部资金、技术、资源和全球市场。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实力逐步壮大,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逐步上升,世界经济稳定与发展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为我国提升国际话语权带来新的机遇。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经济或接近触底,或不同程度地显露转机。各大国际机构预测世界经济今年增速可能略高于去年,这也有利于我国继续开拓国际市场。
在科学技术方面,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科技革命势必带来产业革命。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压力正在转化为新一轮科技创新的动力,传统技术和产业衰落将为新技术新产业腾出发展空间,这是我们必须抓住的重大机遇。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当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的科技革命悄然而至,将推动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我国发挥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通过大力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争取在一些关键领域率先取得技术突破,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内外环境中存在的风险
机遇之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特别是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根深蒂固,主要是:储蓄率过低、福利消费过高的经济模式问题;产业空心化,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过度发展的经济结构问题;过度杠杆化的金融结构问题;高赤字、高政府债务率的财政结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它们深陷危机,难以解脱。目前,西方各国为了摆脱危机,扭转“高失业、高债务、低增长”状态,纷纷采取大规模非常规措施,放松货币供给,新一轮货币战争悄然发生。国际经济环境在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世界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和潜在风险有所加大,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进一步上升。这些情况都会增加我们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从国内看,我们也面对不少矛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并存;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和政府刚性支出增加的矛盾凸显,等等。它们有些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有些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有些是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造成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关键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部署,全面落实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各项要求,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