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打击黑车,北京信不信市场?

薛兆丰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北京打车难,是多年的老问题。症状包括乘客等候时间长、司机挑客、拒载和漫天议价、政府补贴额庞大以及黑车泛滥且缺乏监管等。我要与读者解释的是,这些症状是由两项政策——即数量管制和价格管制分别导致的。这里强调“分别”二字,必须追本溯源,区分因果,双管齐下,各司其职,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首先谈数量管制。北京的出租车牌照总数是受限制的。据我了解,在1993年以前,实行的是申领制,即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向北京市政府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即可获得牌照。在这个制度下发出的牌照总数,占据了今天北京6.6万出租车牌总数的主体。换言之,过去20年来,北京基本上没有新增出租车牌照。

出租车牌照意味着排他性的专营权。无牌不能经营,有牌才能赚钱。随着城市的发展,乘客对出租车服务需求上升,专营权所带来的价值也就上升了。这些年来,出租车牌照在个人与公司、或公司与公司之间的或明或暗的转让价格,从几万上升到了几十万元人民币,就反映了这个事实。出租车牌照的这部分增值,在经济学上称为垄断租金(在纽约既繁华又实行牌照限制的地区,牌照的垄断租金超过500万元人民币)。

由于这些牌照最初不是由北京市政府通过拍卖而发出的,所以拾级而上的垄断租金,并没有落到政府手上,而是落到了早年走运申领到牌照的人手上,或落到了有眼光较早以较低价格买到牌照的人手上。要特别指出,还有一些公司,付高价购入经过多次换手的牌照。这些公司算不上是垄断租金的受益者,而只是赚取市场平均回报的普通投资者而已。不论哪种情况,只要政府放开数量管制,持牌人就会遭受损失,所以他们会极力抵抗。另一方面,政府回购牌照也有困难,因为用政府财政来补贴专营权所有者,在纳税人那里不容易通过。这是出租车市场化改革的难点。

让我转谈持牌人与司机的关系。出租车牌虽然本身有价,但必须营运,才能变现。这便有了北京市运输管理局规定的、出租车公司与司机约定的车辆承包合金,俗称“份子钱”。“份子钱”除了体现排他性专营权所蕴含的垄断租金外,还包括各种车辆的保险费、司机的社保、购车费用及其他管理成本。换言之,乘客支付的车资中,只有部分属于司机驾驶服务的报酬,而剩余部分则只是司机“代收”的费税租。本专栏去年《工资是如何决定的》一文解释过,持牌人所得的租金和司机所得的服务报酬分成比例,是由市场的力量决定的。司机只能赚取司机这种服务所得到的市场回报,而用行政手段直接削减司机应缴纳的份子钱,最后只能是徒劳无功。

也就是说,“出租车牌总量被冻结”这一政策,导致了两方面的结果:乘客支付的车资上升,以及早期的牌照持有者获利。解决之道,就是取消总量上限,放开准入限制。然而,政府在长达二十年时间里,居然没有任何“有序新增出租车牌照”的政策,是令人琢磨不透的现象。既然在其他地区,当政府打算新增车牌,出租车公司和司机就闹事,政府于是屈服的事件屡见不鲜,那么我们有理由推测,北京市也不例外。

北京出租车综合征的另一根源,是价格管制。由于目前的车资标准未能体现乘客的时间成本、堵车时的汽油耗费,以及异常天气下的出车风险等因素,所以本来就是要出车赚钱的司机,才会在乘客最需要用车的时段,反而选择了挑客和停运,从而导致了乘客和司机的双输。

中国市场经济实施多年,大家已经不需要想象力就能理解一个简单的道理:只有互惠互利才能保证交易顺利进行。如果司机总在吃亏,那他们挑三拣四、议价绕路、甚至暂停营运,就不再是个别司机缺乏职业道德的问题,而是合约安排和价格机制的问题了。要消除普遍存在而且日益严重的司机挑客和停运现象,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解除政府对出租车公司实施的价格管制,让出租车公司按车型、路段、时段和天气等条件的变化,自由调节其划一的内部收费标准,从而保证乘客和司机能在双赢的前提下交易。

不难想象,不管要不要交份子钱,不管份子钱高低,不管持牌司机还是黑车司机,谁都不会选择净亏损营运。这是说,要把6.6万辆车调动起来,在供不应求的时段投入服务,就必须让司机能因为营运而赚钱。用行政手段削减份子钱,是不会鼓励司机出车的。事实上,黑车之所以愿意在合法出租不愿营运的时段投入服务,恰恰就是因为它们没有受到价格管制约束的缘故。

请注意,这是最容易产生思路混乱的地方。许多评论家把挑客和停运归咎于车牌数量管制和份子钱过高,认为只有通过放开数量管制,而不是调整车资标准,才能解决问题。这种混淆集中表现在“供给不自由,价格无意义”的说法上。然而,挑客和停运不是数量管制造成的,而是价格管制造成的。若没有价格管制,哪怕北京只有6张出租车牌照,司机也会日夜兼程地出车;而在价格管制之下,北京即使已经发放了6.6万张牌照,但找不到司机开出租车,以及司机故意在供需紧张时停运的现象,也仍然比比皆是。事实是,不论供给是否自由,价格都总有意义!

简单的经济学原理,让我们看得分明:数量管制形成了专营权的垄断租金,使司机不得不缴纳较高的份子钱,乘客不得不缴纳较高的车资;而价格管制则导致了短缺,使即使租用了牌照的出租车司机,也不愿意在高峰期投入营运。这是两套独立的错误政策,分别导致两种糟糕的结果。问题是,政府不作为,市场有反应。黑车群体蓬勃发展,愈禁愈烈,原因就在于黑车司机既绕过了数量管制,又绕过了价格管制,对市场需求提供了次优满足。

解决之道很清楚:既放开数量管制,又放开价格管制。只有放开数量管制,或以拍卖新牌照的方式,或以恢复申领制的方式,才能增加出租车的总供给,降低份子钱中的专营权垄断租,既让黑车司机变成接受统一管理的合法司机,又让乘客在一个较低的价格水平上享受服务。只有放开价格管制,才能让出租车公司和个体经营者灵活地厘定车资,充分调动出租车资源,降低乘客等候时间,让出租车恢复“应急用车”的市场定位,而不是沦为“久候不至”的公共汽车。

遗憾的是,当前一系列对策均反其道而行。一、不是放开数量管制从而有效降低份子钱,而是给司机发放财政油补,这既强化了出租车公司和司机对“放开市场准入”的抵制,又用纳税人的钱补贴了常坐出租的中产阶级,增加了社会分配的不公。二、不是设法把黑车纳入公共管理,让他们成为合法供给的增量,而是予以直接打击,这导致了逆向选择,即只让敢于铤而走险的黑车司机留下,从而增加了乘客的成本和风险。三、不是放松对车资的价格管制,以更自由浮动的车资鼓励司机出车,而是直接严惩那些挑客和议价的司机。显然,除非政府能用枪逼着司机出车,否则这些惩罚措施只会进一步打击供应,让乘客更难打车。

北京的出租车问题,因果脉络本不复杂,解决之道也算清晰。但一方是现有牌照持有人的既得利益,令放开数量管制的路难走;另一方则是众多声称价格调整无意义意见领袖,令放开价格管制的路也难走。于是,政府避重就轻,选择了财政补贴、惩罚挑客议价、打击黑车营运等表面上讨巧、实际上起反效果的对策。我只有一问:北京信不信市场?

 

相关新闻》》》北京认定专车非法 网友吐槽打车难PK打黑车

 

1月6日,北京交通执法总队明确表示,由滴滴、快的、忧步、易到用车等提供的专车服务属变相黑车,并将大力打击用手机软件等从事非法运营的车辆。此举也被认为是北京官方对专车合法与否的首次表态。根据权威媒体报道,目前北京交通执法总队已经对部分专车进行查处,并对司机采取了相应处罚措施。

\

滴滴专车内部人士向中国经济网汽车记者回应称,“目前滴滴专车正在与政府部门沟通,滴滴专车的车辆和司机均属于租赁公司,因此我们的结构是合法的”。易到用车新闻发言人此前也坚称“专车并非黑车”。

AA租车市场部相关人士则对中国经济网汽车表示,无论是专车还是出租车,无论是信息撮合平台还是专业的出行服务商,即使是基于互联网平台,但同样落地到线下是交通服务。而这个服务承载的载体是人,承担的是人身财产安全的重大责任,“因此,我们非常支持对行业的规范化监管”。

在某权威网站发起的“你常坐出租还是专车?”的投票中,参与投票的约4000位网友中,有34%表示“出租车,现在打的很方便了”,另66%的网友则认为“专车,服务和体验更好些”。

名为秦彬-喜鹊先生MUKO的加V网友在新浪微博中留言称:打专车也比站在马路边打不到车,或者真打到黑车安全多了!有关部门整治黑车那么多年,效果呢?反正我看大马路上漫天要价的黑车一点都没少,大晚上的打不到出租车时,马路边上一堆黑车,怎么没见有人来管啊!这会儿看见打车软件赚钱了,也规范了不少黑车,你们急了!就知道取缔,还会干啥。

名为TONY_潇的加V网友在新浪微博中留言称:不去管理那些拒载的出租,不去管理那些黑出租,专门取消那些真正为老百姓服务的。出行方便怎么了?老百姓满意不就得了。我支持专车的存在。

名为飚哥的加V网友在新浪微博中留言称:专车没有拒载,没有冷漠,没有绕路,没有挑活。车好,司机热情,服务及时,安全可靠,价格合理,何乐而不为!

名为越甲奋斗史的网友表示:幸亏后来有专车,每次都在家提前叫好车,司机都是主动为我们开门,甚至帮忙搬婴儿车,上车还有免费矿泉水喝,服务态度那叫一好!再加上专车优惠卷基本都12元以上,打专车比黄绿车还便宜不少,这么利民惠民的事物,你们居然好意思打压?

名为北方猎手的网友留言表示:“专车”即弥补了运力不足,也方便了乘客。所谓黑“,没有比垄断行业更”黑“的!不就是动了垄断行业奶酪吗?

名为纳化的网友表示:北京这是嫌交通还不够堵,车还不够难打吗?叫车软件很好,不应该被封,政府要做的是规范管理,完善相关法规,给市民提供安全的便利。顺应时代的事是无法阻挡的,不接纳就是一种落后!

名为墙角的红沙发的网友称:专车是个解决黑车乱相的好方式,好好管理起来,比一味打击要好啊!

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私家车挂靠在租赁公司名下运营属违法行为。“互联网叫车企业利用改头换面的专车,绕开监管,虽然名字上不再是出租车运营,但实际还是参与了出租车市场”。

不可否认的是,政府部门、消费者、专家、专车软件公司的各执一词,令“专车”这一新生事物的未来走向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而对于政策,“专车们”表现出了淡定自若的态度。

以上提到的滴滴专车内部人士表示,专车是解决打车难等一系列老百姓出行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它的前景并不会受到太大的负面影响。

AA租车该位市场部人士表示,“我们非常乐观,政府会鼓励创新,但面对“安全”这个最根本的问题,也势必会出台相关的法规予以监管。所谓安全问题不是我们是否给乘客有保险,保险应该有,这个指的是事后的保障。

一位滴滴专车的司机告诉中国经济网汽车记者,“北京交通执法总队目前正在严查专车,但是公司并没有因此阻止我们不接订单了,相反,他们还采取了各种措施鼓励我们继续接单。”(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者:朱津津)

 

(编辑:wenqi)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