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姚洋:改革的前提是政府要放权

90年代朱镕基推动过一轮改革,主要是缩减规模、简政放权。当下的改革如果还走简政放权的路线是远远不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描绘的宏图非常宏大,非常理想,但真正推行下去阻力会非常大。但是,政府不改革,要实现改革目标,是有相当难度的。

为了保证未来十年经济改革能顺利推行,政府改革应该有新的方向。怎么改?国有企业搞混合所有制改革。个人不反对混合所有制,毕竟这是进步的。

过去30年改革成功的经验,就是让地方政府参与经济竞争,但是今天这条路走不通了。在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领域,强化了政府的控制地位,导致问题不断出现。我认为,重要的是剥离政府的经济功能。政府做政府的事,企业做企业的事。无法剥离的原因在于,过去的改革并没有戳中关键。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是,实现真正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如果民营资本进去了,没有发言权,根本就改变不了国企现状。你要知道现在的大国企,规模太大了,想想看得多深民间资金进去才能稀释。民企进去,也只能是小股东。

在我看来,国有企业的运作很难说符合市场原则,特别是大型垄断企业。这些企业的目标不是以赢利为目的,在政府强加很多政策目标、社会目标,使得企业行为发生扭曲。如果政府掌握控股权,控制企业。民营企业家是不愿意把钱给国有企业的,自己做小股东任人宰割。而且国企分红又很少,基本不分红,民营企业进入也不会获利多少。

所以,实行混合所有制,国家或者政府可以是出资人角色,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操作,而不能让政府有超权力,一切都应该在公司法范围内运作。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另一个关键就是去行政化。央企的领导人能不能在市场上招聘,而不是中组部任命的?如果市场来决定,哪怕企业是完全的国有,也是可以的。领导是由市场原则决定,干得不好的话,市场就淘汰掉。当下的困难在于,政府不会放权。现在政府对国有企业是越管越严,老总拿多少钱,下面部门拿多少钱,都是有规定的。如果不改变现行治理模式,只推进股权改革,改革是很难成功的。

现在的国企干部不仅有行政级别,而且还是高工资,谁都想去当领导。又是部级干部,还能收入几百万、上千万。所以,现在等于有一个不成文的合约,因为国企领导人是局级的、副部级的,甚至有的是正部级的,收入就应该少一点。因为有行政级别,退休之后还可以享受级别待遇。

如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最终的结果是企业由政府来控制,还是由国资委任命董事长总经理,甚至是组织部来任命,这种改革是毫无意义的。

特别要强调,政府应该更多的退出市场。所谓将政府能动性落到实处,却没有抓手。我们应该从基础设施开始动手,政府不要到市场上融资,该发债就发债,以税收作担保。地方政府也可以下死命令,不能再新建企业,不能再参股,包括融资平台,直接间接的参股企业,甚至是混合所有制,都应该一刀两断。

当下,中国的现状是政府占据资源过多。简单的算一笔账,中国政府预算内收入占GDP的22%左右,如果把其他收入,按全口径收入计算,把社保、卖地纳入其中,政府收入则会占GDP三分之一。而国有企业增加值占GDP三分之一,仅仅这两项,占整个国民经济三分之二。所以,政府在经济中占据的资源过于庞大。这种情况下,给民营企业、民间力量留下的空间就非常小。

所以,经济改革要想成功,还是要推进政府改革。只有政府放权,把市场的交给市场,才能换得混合所有制的成功。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