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李长英:土博危机与山大对策

导语

“我们与国外最大的差距在高等教育,而在高等教育中,最大的差距在博士的培养上。” 在今年全国政协教育界别41组的会场中,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马德秀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那么,中国博士生培养的差距和国外究竟有多大?这些差距究竟在哪里?国内的高校又该如何应对?

面对这些问题,11月21日晚间,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长英在第十五届中国经济学年会的经济学院长(系主任)联席会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国外名校相比,我们的博士生阅读经济学顶级期刊包括前五大期刊(作者注: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Econometrica;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的比率偏低。”

中国样本

对于本土博士生培养中的“五宗罪”,李长英心急如焚。

学术水平偏低。李长英认为,虽然中国大学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博士生,但是有些博士生的论文质量仍然偏低。

在他看来,除了学术规范上的训练不足,博士生对于专业论文的阅读量偏少也是制约培养质量的重要原因。李长英坦言,虽然相对于过去,如今博士生的专业论文阅读量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和国外一流高校相比,还是存在很大差距。有些博士生,阅读专业论文总是习惯于浮光掠影,不要说经济学的前五大期刊,即使是面对其他期刊发表的论文,也是能读简单的论文就不读难的论文,能读中文的论文就不读外文的论文。“如果不能沉下心来阅读论文,在对前沿研究不了解的情况下,很难做出高质量的论文。”李长英说。

群体压力很大。在交流中,李长英多次谈到了本土博士生的压力问题。这其中既包括生活压力也包括学习压力。

作为中国经济学年会的重要内容,本届年会的高校经济学师资招聘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9所高校前来参加。为了吸引一流人才加盟,很多高校都开出了十分诱人的“价码”。无论是基本薪资,还是各种补贴、科研经费与以往相比均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李长英直言,“虽然现在很多高校给了博士生较好的待遇,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博士生的基本生活压力仍然很大。”他进一步解释道,一方面,现在的博士生大多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住房、结婚等“人生大事”给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非常大的现实和思想压力,使他们很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另一方面,由于“海归”的冲击和市场需求的日趋专业化,以往经济学博士常常就业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对本土经济学博士的需求越来越不能满足不断增加的博士生供给。出于各种考虑,有些机构甚至更愿意招聘硕士,这些“打击”减弱了本土博士生的研究欲望。

除了生活压力,学习压力更加直接。李长英举例说:“近20年来,中国的经济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即使是当年知名期刊发表的部分论文现在看来也可能存在不成熟的方面。”一方面,现在学生进入的门坎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学习的门坎也在迅速提升。李长英一直认为,要想学好经济学,经济学、数学、英语和计算机这四个学科的知识不可或缺。如果一开始基础不够的话,要想掌握好这四个领域的知识就非常困难。“英语弱就写不了英文论文,计算机弱就不能编程,从而无法掌握好一些计量方法。数学不行,现在连专业论文都读不明白。”

培养方式有待改善。现在有些导师承担了大量的实务型课题。为了完成项目,导师只能“雇佣”学生进行调研。“即使给了相应的报酬,但是如果站在学生角度考虑,调研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其没有足够的时间从事专业性的研究和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导师、学校,甚至对学术的抵触情绪。”李长英认为,如何平衡专业学习和实际调研,这是改善本土博士生培养质量必须正视的第一个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近来广受舆论关注的博士生毕业“放水”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丁金宏就曾提起自己的经历:不少论文提前一天才送到答辩老师手里,根本来不及看。答辩时,“专家们说说皮毛,你好我好大家好,意思也就通过了,根本不当回事”。看起来都是100%的通过率,但有些论文真是看不下去,几乎没有什么原创性。

对于丁金宏的经历,李长英也深有同感。他直言,部分通过“走过场”方式毕业的博士生学术水平偏低,其中个别人进入了高校从事教职,这不利于中国高校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

碍于人情原因,除了毕业论文“匿名外审”的防火墙,日常学习中的“优胜劣汰”也成了问题。据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介绍,美国主要研究性大学经济系的博士项目每年招大约20到30名学生,但是两次博士资格考试结束后,有时会淘汰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学生。“这在国内是很难做到的。”李长英说:“担心学生因此做出极端的行为已经成为高校‘维稳’的一个重要任务。”

研究方法趋于单一。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安格斯·迪顿(Angus Stewart Deaton)教授。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次颁给应用微观个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的学者。有学者认为,这标志着经济学的重心已经从研究理论和宏观总体现象转移到了微观实证研究,而且未来经济学科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基于微观数据的研究。

但是,李长英却担心与此同时发生的一个倾向,那就是很多博士生只做实证,不做理论。他从事应用理论研究,深知理论和实证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但是现在,一方面,很多学生认为理论太难,而实证比较好入门,也比较容易发表论文。另一方面,从事纯理论研究的博士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点从现在中文期刊越来越不倾向于发表理论性的论文便可以看出端倪。“期刊不发,学生就不做,学生不做,就很难找评审人,杂志也就更少发表理论性的论文。对于国家来说,长期缺少做理论的人不是一件好事。”李长英担心的说。

市场供过于求。李长英认为,应该辩证的看待“很多院校不愿意招聘自己培养的学生这个问题”。现在,中国高校大规模的扩张过程已经结束,对于教师的需求也就随之而下降。不仅是土博,包括海归的就业压力也空前加大。

李长英提到,据估计,每年从国外获得经济学博士的中国学生达到几百人。其中,很多人会选择回国工作。但是,在中国排名前20的大学的经济学院,每年的招聘数超过5个教师职位的学院已经很少了。即使是按照每个经济学院每年招聘5个人计算,中国前20的高校也只能容纳100人。“那么,剩余的人去哪里呢?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李长英说。

中国教育在线与教育优选联合发布的《2015年出国留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留学回国总人数已达180.96万人,占出国留学总人数的74.48%。这意味着,接近四分之三的出国留学人员选择了学成回国,回国发展成了留学生的普遍选择。其中,留学回国人员中73.5%的博士生月薪低于1万元,其中,32.8%的博士生在5000元以下。

“在这种情况下,这是个国际性的问题。”李长英介绍,近几年,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基本上没有招收本土培养的博士。这并不是说山大经院不愿意招聘本土培养的老师。恰恰相反,山大经院每年都会给本土老师预留一定的名额。但是,许多求职者却未能达到预期的要求。李长英认为“未来的竞争不是人数的竞争,而是质量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山大经济学院最近几年对进人的标准提高了很多。“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一定是优胜劣汰。”

山大对策

山东大学经济学科历史悠久,1901年山东大学堂成立之初,即设有理财科目,近代以来,更有薛暮桥、孙冶方、马家驹等一大批知名经济学家在此任教或求学。学院现有专职教师99人,其中教授38人,副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51人,其中包括“兼职”及“合作导师”。按李长英的话说,和国内其他同类高校相比,山大经济学院的规模并不是特别大,每年只招收30名左右的博士生, 170-180名硕士生。

多样招生。近年来,山东大学在招生方式上进行了改革。除了既有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和硕士直攻博外,还同时推行“审核制”。如果一个学生学术成绩特别突出,并得到相关教师的推荐,就可以不通过考试,而申请通过审核制。学院将组织审核委员会对学生进行考察。“山东大学‘申请-审核制’博士生招生导师的范围包括院士、‘’特聘教授、‘长江学者’、‘杰青’、山东‘泰山学者’、一级教授、二级教授,等等。”李长英介绍道。

基础教育。李长英认为,目前,中国高校博士生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

由此引发的一个结果就是,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比较迅速地适应高难度、高强度的学习和研究。而那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很难迅速接受更加高深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山大经济学院建议基础较弱的博士生在学习博士课程的同时,去辅修一些硕士课程。

除了专业课程,学院还会建议一些学科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选修一些与经济学相关的课程。比如,如果一个学生数学不好,学院就建议他选修数学院的课程。在李长英眼里,如果数学不好,那么很难学好经济学。“这没有必要抱怨,现在的趋势就是如此,我们只能适应。”他特别补充。如此严谨繁重的学习任务让很多山大经济学的博士生感到“压力山大”。

讨论小组。“做研究,‘闭门造车’是不行的,一定要相互讨论、彼此交流。”本着这样的观念,李长英所在的山大经济学院的“讨论小组”已运行多年。目前的讨论小组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导师为核心,由导师本人主持,包括本科、硕士、博士,每周要集中一个(上)下午或者一个晚上的时间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主要为报告前沿文献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另外一种就是以兴趣为核心的讨论小组,小组中都是“志趣相投”的同学,或是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

就读于山大经济学院的阮山把这种讨论小组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讨论会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平台。各位老师及学长的报告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对于研究方向、方法和思路的认识不断加深,对我们的研究和学习大有助益。” 阮山说。

学术讲座。山大经济学院经常会邀请国内外著名的学者来校做讲座,并把聆听讲座纳入学生的培养体系。这种政策的实施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李长英的一个担忧:“现在的研究越来越细。目前我们的博士生分成十个专业,导致部分同学只关注本专业的内容,对其他的专业的知识不是很感兴趣。但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问题都是相通的。”

“要求学生去听讲座,前沿课程算学分”的制度在山大经济学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李长英认为,“要求学生听优秀学者的讲座,可以使得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怎样去研究一个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把握这个问题。”

科研合作。在现行的学术体制下,因为国内院校间学科评估评比规则的限制,只承认第一作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院校间合作的意愿。但是,这并不影响和海外老师的合作。

最近,山东大学正在进行系统改革,鼓励学科交叉和团队合作。认可团队科研成果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同时反对无实质贡献的虚假挂名。无论是职称晋升,还是岗位聘任标准,认可论文署名按照姓氏汉语拼音的顺序排列。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